2025年07月18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开展“两癌”免费筛查 筑牢女性健康“防护墙”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民生工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优化公共服务,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我市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优化服务流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扎实推进“为农村地区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筛查服务”民生实事。

  • 安徽江淮绿色船舶科学研究院揭牌

    本报讯 水运安徽,零碳淮河。7月17日上午,安徽江淮绿色船舶科学研究院揭牌仪式暨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在淮南煤化工园区举行。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乌吉阿哈买提·吐尔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2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李明勇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市委常委、潘集区委书记文见宝讲话。

  • 清凉一群人 情暖一座城

    本报讯 送出一瓶水,清凉一座城。7月15日下午,淮南市2025年“清凉一夏 爱心冰柜”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三下乡”青春志愿集市活动在八公山区举行。全市66个“爱心冰柜”供给点齐“上线”,为户外劳动者送去夏日清凉。

    近期江淮大地暑气蒸腾、热浪滚滚,为助力广大户外劳动者顺利度过高温酷暑,7月初,团市委、市委社会工作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爱心冰柜 清凉一夏”公益活动倡议,得到全市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各级团组织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捐赠清凉物资。

  • 反季玩雪 尽享清凉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带火冰雪经济,“反季玩雪”成为不少游客休闲娱乐的新选择,“冷经济”持续释放“热效应”。图为7月15日,游客在毛集实验区焦岗湖景区“冰帘洞天”景点内消暑纳凉,体验冰雪项目,感受奇妙的冰雪世界。

    本报记者

    陈 彬 摄

  • 酷暑送清凉 关怀不缺席

    本报讯 连日来,淮南持续高温。淮南高新区深入组织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送去丝丝凉意与诚挚问候。

    活动中,淮南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先后前往工会驿站、建筑工地、交警岗亭、快递站点、园区企业等处,走访慰问环卫工人、交警、城管、从事户外作业的一线农民工、非公企业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为他们送去矿泉水、风油精、毛巾、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资,对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给予高度肯定,提醒他们注意自身防护、防范高温中暑。同时,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防暑降温工作制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和高温作业休息场所等,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 预见 看见 洞见

    本报记者 鲁 松 本报通讯员 褚昭亮 秦春阳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如同航行于未知海域的巨轮。

    洞见当下,决胜全年。日前,新东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分析会在新东辰会堂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重点问题,系统谋划集团下半年工作,动员集团上下提振精神、鼓足干劲,为全面完成全年指标发起冲刺。

  • 聆听“青春之声” 激荡“奋斗之力”

    本报讯 7月16日下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活动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顾桥煤矿举行。5组来自不同领域的获奖代表以亲身奋斗故事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激励广大青年向先进看齐、向模范学习,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 防汛抢险勇当先 心系群众映初心

    本报记者 廖凌云

    7月8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潘集区高皇镇淮上村党总支委员程健就带着“防汛先锋队”开始了新一天的隐患排查工作。“趁现在不下雨,我们要把村里的老旧房屋、电力设施、低洼地带等隐患点再全面排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这支由十余名党员组成的队伍,已经成为淮上村防汛工作的中坚力量。“防汛救灾功夫在平时。”程健说:“作为党员,我们就要始终冲锋在前,我们多准备一分,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 “梯度培育”释放智造新动能

    近日,我市再添4家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总数达12家,入围数居全省第三。这份亮眼成绩单,源于我市“四维”发力梯度培育路径,释放出澎湃的智造发展动能。

    作为工业城市,淮南的探索为破解制造业转型升级难题,提供了现实“破题之钥”。分层分级梯度培育模式,构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阶梯,精准施策、层层递进,既防一哄而上,又保步步为营。从51户基础级工厂推进数字化普及,到先进级工厂覆盖超15个智能制造场景,再向“卓越级”全国标杆迈进,核心逻辑是尊重企业差异、遵循发展规律,以科学路径实现转型“水到渠成”。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