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前段时间,一部名为《白蛇·泪落金山》的丹剧,在江苏镇江西津渡小剧场演出后,引发热烈反响。许多外地游客、本地观众赞叹:丹剧原来可以这么美,“白蛇”还能这么演!
“这么演”的一大亮点,是平均年龄17岁的年轻演员挑大梁。丹剧是江苏现存的4个濒危剧种之一,拥有近300年历史,曾红火一时,但因受众面窄、演出市场低迷等原因,人才流失严重,以至于举步维艰。这也反映出传统戏剧在现代审美中“不被买账”的问题。
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团、淘宝、京东等平台再度重金押注“超级星期六”,将外卖“战场”热度推向新高。消费者各种免单券、大额优惠券抢得很开心,企业也为单日订单量实现新突破发出了喜报。
不过,也有网友发问——我国的平台企业为啥总想送外卖?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
记者7月15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深度和范围,持续深入整治网上危害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乱象,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近日,广东深圳持续高温,午间时段有网友在深圳地铁深云站“纳凉区”里看到不少身着工装的工人们安静地或坐或躺在走道两侧。没人驱赶,也没人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相关视频发布后,“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安全帽”“深圳地铁好暖”等留言挤满评论区,不少网友为深圳地铁的做法点赞。
当以旧换新的海报铺满商场橱窗,当国补政策的红利飞入千家万户,不少消费者纷纷将目光投向家中使用已久的旧物,希冀借这股东风让自己的家焕然一新。然而,令人感到头痛的是,这些旧家具的处置却成了一道难题:拿来卖,不值钱;想送人,没人要;扔了吧,没地方放。可以说,旧家具“回收难”,不仅严重制约了消费者以旧换新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国家补贴政策的落实。
文旅的风吹到了婚姻登记点。自5月10日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施行以来,许多城市推出“旅游登记结婚”新业务,将婚姻登记点设在历史保护建筑、公园、音乐节现场等热门场所,为新人提供浪漫独特的登记体验。
曾经,结婚登记必须回到男女一方的户籍地办理,“穿越大半个中国去领证”是很多新人的无奈。如今,在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背景下,“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新人们可以在千年古树下领取婚书,在官窑景区身着汉服许下盟誓,抑或在偶像的歌声里约定终身……这些便捷、丰富又充满新意的登记体验,不仅让领证过程更具仪式感,也点燃了“甜蜜经济”的火花。
当华南农业大学学生戴瑞对着屏幕上AI编造的“民国学者论文”哭笑不得时,当上海某高校博士申杰拿着文献检索截图与AI对峙时,当华东师范大学学生高育格发现简历里凭空多出的“千万级项目数据”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浮出水面:AI正在用“看似合理”的外衣,包裹着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7%的受访大学生遭遇过AI错误输出,超半数人被虚假数据、伪文献坑害——“AI幻觉”这一技术阴影,已悄然蔓延至学习、科研乃至决策领域,亟待我们主动戳破。
“打客服电话就像闯关,它只会重复说‘好的’,却办不了事。”家住四川成都的王女士前段时间搬家后,想解除出租房缴纳电费关联的手机号,却因联系客服太费劲而一拖再拖。
不少消费者发现,现在打客服电话,想找到人工客服非常难,接电话的智能客服经常是“已读乱回”。智能客服日益普及,但消费者未必“买账”,该如何破局? 新华社发 王 鹏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