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凌云
7月8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潘集区高皇镇淮上村党总支委员程健就带着“防汛先锋队”开始了新一天的隐患排查工作。“趁现在不下雨,我们要把村里的老旧房屋、电力设施、低洼地带等隐患点再全面排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这支由十余名党员组成的队伍,已经成为淮上村防汛工作的中坚力量。“防汛救灾功夫在平时。”程健说:“作为党员,我们就要始终冲锋在前,我们多准备一分,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未雨绸缪,他是群众安全的“守护者”
淮上村位于高皇镇东南部,地处淮河岸边,汛期容易发生外洪内涝灾害。每年汛期来临前,村里的“防汛先锋队”都会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向村民宣传安全意识、科普自救常识。
作为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程健创新采用“红黄蓝”三色预警法:红色标记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黄色标记低洼地带居民,蓝色标记普通住户,一旦发生灾情,能确保转移工作精准高效,一个不落下。
这个看似简单的分类方法,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4年夏季汛期来临前,他组织完成了第一轮危房群众转移安置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生死时速,他是洪浪中的“逆行者”
2024年7月7日起,淮河流域遭遇多次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7月13日,淮河第1号洪水形成,干流多个水文站超警,潘集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紧密部署巡堤查险工作。此时的程健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住了,他和队员们日夜坚守在大堤上。
2024年7月14日下午2点,正在岸边巡查的程健敏锐发现当日水位上涨异常。“不对,这个涨速太快了!”有着多年防汛经验的他立即意识到危险。测量数据证实了他的判断:水位上涨速度远超预期。“必须立即转移群众!”程健迅速向上级汇报并提出人员转移建议。接报后,高皇镇组织危险区17户48人紧急转移避险。此后淮河干流水位一度高达21.54米,镇里再次组织紧急避险,最终将淮上村509户1963名群众全部转移,避免了整村被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这个案例后来被应急管理部评为2024年度全国十大成功避险典型案例。
初心如磐,他是永不褪色的“红旗手”
洪水退去后,程健又马不停蹄地投入灾后重建工作。白天,他带着队员们统计灾情、分发物资;晚上,他伏案研究重建方案,常常工作到凌晨。腰伤复发,疼得厉害时,程健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口袋里则一直装着止疼药。
但程健从不在群众面前显露疲态。在消杀现场,他第一个背起沉重的喷雾器;在清淤工作中,他总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有人劝他休息,他总是笑笑说:“我是一名党员,这时候就要顶上去!”他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人,村里7名年轻人在抢险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0多名村民自发组成志愿队参与清淤消杀,为全村营造了安全的返村环境。
勤勉敬业,他是村民们的“贴心人”
在日常工作中,程健是村民们的“贴心人”。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村民有事随时可以找到他。谁家老人需要买药,谁家孩子上学有困难,他都记在心里。
作为村里的综治负责人,程健还善于化解矛盾纠纷。村民的家庭、邻里等各类民事纠纷,他都会耐心细致地调解,努力平息矛盾,确保居民的安宁生活。近年来,程健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十余起,预防了多起可能激化的矛盾。
“党员就要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这是程健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的发言,也是他入党18年来的真实写照。2025年,程健同志被淮南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淮南市2024年度优秀“应急第一响应人”,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全国2024年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