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第03版:读书
  • 给人生上一根琴弦

    张雪晴

    史铁生在《命若琴弦》开篇写道“在苍茫的群山之间,一老一少两个瞎子,每人携一把三弦琴,行走在黄土高原的皱褶里,以说唱为生。”给读者勾勒出一幅苍凉画面。

    故事主要讲述了老瞎子和小瞎子师徒二人的故事。老瞎子的师父告知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能拿到药方治好眼睛,他为此历经无数艰难,走村串寨,用那把三弦琴弹奏出无数音符。

  • 探寻“几字弯”的自然与人文底蕴

    甘武进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奔腾不息的姿态和雄浑壮阔的气势,滋养着华夏大地,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在黄河的众多地理标识中,“几字弯”无疑是最为独特且引人瞩目的存在。《黄河几字弯》这本书如一位忠实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探寻黄河内蒙古段这一区域的自然奥秘与人文底蕴,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黄河文化的全新窗口。

  • 在平凡中寻找诗意的栖息地

    瞿杨生

    当现代诗歌在云端编织语言的迷宫,钟新强选择俯身贴近大地。他长期扎根乡土,深受家乡山水人文滋养,其诗作多源于生活感悟,带着泥土的质朴与对世界细腻的洞察。这本《低处的芦苇》诗集,便是他凝萃日常点滴诗意之作,宛如一扇通往诗意世界的窗,让我们于平凡日常中,邂逅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

  • 《月亮与篝火》

    “我们需要一个故乡,即使只是为了离开它。”小说的主人公厌倦了在美国的闯荡,回到意大利北部乡村寻找失去的童年,但他所追寻的故乡早已支离破碎。无尽的怅惘中,他再次踏上旅途,而本书作者帕韦塞也在小说出版的次年苦闷离世。卡尔维诺在帕韦塞去世后,曾花近十年时间编辑帕韦塞的十六卷全集,以此向这位作家致敬。

  • 《末世举人刘大鹏》

    刘大鹏(1857-1942),山西人,清季举人。虽然在立德、立功、立言诸方面不能说全无作为,但终究属于历史上的小人物。让刘大鹏成为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的,是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的日记——《退想斋日记》。《退想斋日记》节选标注本1990年出版后,催生出大量以《日记》为核心史料的论文,英国学者沈艾娣所著《梦醒子》更是让刘大鹏为海外读者所知。著名社会史学者行龙教授此书是沈氏作品之后第二部刘大鹏研究的专书。作者将个体置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大变局中进行审视,不仅细致梳理刘大鹏的生平经历(参加科考、担任塾师、重修晋祠、著述成就等),而且写出了“一个人”的灾害史、疾病和医疗史、抗战史;不但纠正了已有研究的一些错讹,亦弥补了若干研究空白。

  • 孩童的“失语”与“治愈”

    李利芳

    文学叙事的价值,就是以对个体命运的深度关注探索人类存在的一般问题与普遍规律,以人文关怀的立场、方法、能量介入社会治理。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独特文类,其存在的区别性特质,就在于它将对儿童命运的关切纳入文学的价值视野中心,引领全社会将儿童作为大写的“人”去关注、呵护与培育。《狼洞的外婆》是一部践行儿童文学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它勇于面向当前儿童在生活中遭遇的典型问题,并为解决时代性的儿童问题提供路径与方法。

  • 《毕加索与科克托》

    科克托和毕加索之间的关系“残酷且致命”,这也是传记作家阿尔诺这本新书的灵感来源。全书讲述了毕加索与科克托横跨整个20世纪的友情。这两位创造力旺盛的艺术家性格迥异,毕加索是惯于保持沉默的天才画家,而科克托则是热爱社交生活的作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人在震动了整个欧洲的巨变中相知相识,开始了他们延绵五十年时间的紧密友谊。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