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6日 第03版:热土
  • 紫花地丁

    第一次知道紫花地丁,是读川端康成的《古都》,那是在千重子的眼里。开篇的“春花”,就是千重子家院落里的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花了。

    《古都》那也是去年读的。

    想到去年,也真是奇遇。来学校实习的学生妹小王,英语本科毕业,被校长安排跟我做实习生,听我的英语课教学,天天脚不停地跟着我从办公室到教室,再到食堂。一副跟定我的打算。说话温声细语,很配得上她那洁白娇嫩的肌肤,戴上一副近视眼镜,就更显得文静了。我很喜欢她那柔柔的性格,在听了我一周的课以后,她独自上了一堂只有我们俩的公开课,不用说,对于课堂组织教学这块,那完全是我的翻版,课余,我们随即交流,我提倡英语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它背后的英语文化的输入,以提高学生对欧美文化浓厚的兴趣,而英语就是一扇打开世界的窗,让我们可以瞭望、观察到更多的新鲜事物。而对于英语教学的发音、语法、课堂组织教学等等,那只是技术上的活。

  • 让爱如春风

    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字眼

    也是最令人心动

    最让人温暖

    最叫人难忘的情怀

    面对今春这场卷土重来的“疫”情

    举国上下团结一致

    同仇敌忾

    众“大白”逆行而上

    把救死扶伤作为本分

    把人民健康视为己任

    军人、警察

    一马当先

    把护国爱民作为天职

    党员干部日夜奋战

    牢记使命不讲条件

  • 半熟的人生

    这个世界有很多美好的状态,半熟是其中的一种。果子将熟未熟,有些生硬,却是酸甜爽口,花朵半开,犹如美人琵琶半遮面,美得空灵有意蕴。人生也应如此,半熟的人生刚刚好。半熟,一半是世故,一半是天真。半熟,一半是功名,一半是淡泊。

    中国的文化是讲究分寸之美,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所以,太过于完美的事物是走向衰亡的开始。老子曾说,凡事发展到了一定极点,就会开始衰败,所以果要半熟,花要半开,人要半熟。

  • 无锡蠡湖之光

    凌 熙 摄

  • 窗外的鸟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好可爱的鸟鸣,原来春天是鸟鸣唤醒的。

    我喜欢鸟,它们柔弱、活泼、没有城府、心直口快。尤其爱听鸟鸣,无论是单个字的“啾”“吱”或“嗖”的一声,抑或叽叽喳喳、嘈嘈杂杂的大合唱。我认为,没有鸟鸣,世界就没有生气,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童心童趣,心田是死寂和黯淡无光的。

  • 一桑一蚕一枇杷

    老式的平房,天窗是不可少的。一房一天窗,还有大厅,亦是需要。天转暖的时候,人就出现在房顶上,天窗旁,白天观远山近水,夜晚数漫天繁星。

    旧时的天窗,为安全起见,担心被人无心踩到,四边都用砖头加高,再将玻璃置于其上。远远看去,就像是屋顶上,凸起的一个个长方形的小包。从这小包里,泻下的光,让整个屋子都亮了起来。

  • 春水满田稻禾新

    收割完油菜籽的春水田,如同分娩后的母亲。恢复元气,急需一场酣畅淋漓的雨。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春雨一般是温柔而娇羞的。好在,还有哗哗的蓄水,从高山上的人工湖流下来。春水田又活泛起来。水一润,耕牛就该上场了。犁铧翻起的黑色泥浪,一层一层。犁铧,白亮亮地耀眼。新起的泥,光滑如镜如丝。水面上奔走的水蜘蛛、抱着遗落的油菜荚战战兢兢的蚂蚁,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震惊慌失措。老牛只笃定向前,从不会想到甩掉枷锁揭竿而起。一切的不安,最后都有一个完美的归宿——蚂蚁在岸边找到新家,水蜘蛛从来不惧漂泊天涯。

  • 晨 光

    晓 严 摄

  • 一只灰绿色的鸟

    绣花针般的蒙蒙细雨,给天地间缝了个恍无边际的雨笼子。我在笼里望烟雨,雨丝带来森林和田野的味道,新鲜极了;那双矫健的燕子也在笼里,它们在阳台斜对面的另一户人家的小阳台下,筑了巢。

    它们轻声细语,一和一唱。这鸟鸣,伴着沙沙细雨,宛转在湿冷的空气中,它们在谈情说爱,还是在细聊新巢中的诸多琐事?我不得而知。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