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 第03版:五彩地
  • 清明是一瓶关于梨花的婉约

    家中有一个年岁很大的朴素花瓶,浅青色上不带丝毫纹理。多数的时候它像一位娴静温柔的女子,于深闺处默不作声,亦如晚月在寂静的角落散发着淡淡清辉。唯独每年清明时,素瓶才展露出自己的不同来。爷爷从院子里的梨树上剪下一大枝梨花,放入其中,雪白将黑暗的地方照亮,梨花的清芬在顷刻间就包围了整个堂屋。“梨花风起正清明”,思念与缅怀的情思悄然将素瓶涂上了生命的鲜活。

  • 日渐落寞的小村庄

    老家有位邻家大嫂去世,我又回了趟老家。我的老家是皖西南太湖县一个叫杨家窑上的小山村,十来户人家,五六个姓氏,典型的杂姓村。这里过去交通闭塞,到县城要步行二三个小时,现如今在离小村一公里的地方修建了太湖高铁南站,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修到了村口,从县城到家大概也就五六分钟的车程。

  • 针脚月光

    母亲总在缝补什么。

    晨光初透时,缝纫机的哒哒声便从老屋东南角漫出来。她伏在斑驳的枣木案前,将我的校服领口翻过来又折过去,银针在靛蓝布料上犁出细密的沟壑。“扣子要钉牢些”“领口容易开线”,她的声音像线轱辘在檀木板上打转,一圈圈缠住我急于逃向门外的脚步。那时的春日总是太短,短到听不完半句叮咛,短到看不见她鬓角沾着的棉絮,在晨风里泛着微光。

  • 杨柳青青思华年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梅花、杏花、桃花、梨花次第绽放,尽显芳华。当偶然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30多年前,与小伙伴们赤脚爬树摘柳枝、编柳帽、做柳笛的年少时光。

  • 藏在月光下的母爱

    望着窗外如水的月光,想起小时候我总喜欢依偎在母亲怀里,听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蒲扇摇碎的月光在母亲膝头泛起涟漪,指缝间流淌出的神话故事,总沾着月光清冷的神秘感。

    当母亲讲到嫦娥吞下仙丹、飞升天际,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时,那时的我,满心都是对嫦娥的心疼,想象她独自一人住在清冷的月宫里,身边唯有玉兔相伴,那该是何等寂寞与冷清。

  • 我与淮南方言

    微信群里这段时间真热闹,大群小群都有人在热烈地讨论有关《六姊妹》的话题,聊得最热乎的当属淮南方言了。大家劲头十足地深挖淮南本土方言里的精华。自媒体段子手向来有激情更有速度,已有模有样地出品了微信视频段子,把那些淮南经典方言改编成剧情台词,演绎得酣畅淋漓,我们瞧着也是异趣横生。这原汁原味的方言早已出圈,只要一出口,就惹人围观,备感亲切。比如简简单单的一句“这……得了吧”,干净利索地输出,把婆婆妈妈的絮叨和“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一下子就了结了。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