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9日 第A03版:理论探究
  • 生态文明视域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路径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聚焦人类命运与共这一重要关切点,把准和谐共生脉络,提供了包容发展平台,惠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可持续、惠民生、促公平为目标,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怪圈。

    绿色发展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主动式、系统式、辩证式与开放式等特点,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筑就共同发展之路。中国把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各领域,指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逻辑,提倡各国在共促高质量绿色发展中实现共同现代化。

  • 浅议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缔造形成了诸多伟大精神,其中红旗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红旗渠精神以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焕发着永恒的生机。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新征程上,回顾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理解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是历史必然和现实之需。

  • 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性、现状与对策

    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践要求,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高校应加强“四史”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性

  • 以社会调查为牵引 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近年来,西安财经大学坚持以社会调查实践为载体,结合财经类高校专业优势和资源,运用“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理念,着力构建思政课与社会调查同向同行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蓄力推动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促进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