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财经大学坚持以社会调查实践为载体,结合财经类高校专业优势和资源,运用“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理念,着力构建思政课与社会调查同向同行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蓄力推动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形成,积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上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促进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7月2日至20日,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绿动先锋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以“绿色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研究路径”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足迹遍布安徽省六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铜川市,河南省周口市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五个城市。此行是一次生态文明建设辉煌成就及其历史性变革的见证之旅,更是深刻领悟绿色经济蓬勃发展脉搏、汲取实践智慧、感受发展新引擎的践行之旅。
实践团队先后与五个城市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通过多维度多视角,深刻感受每一座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协同发展道路上所展现的坚定决心与非凡成就。具体来看,六安市文旅局注重将红色文化底色与绿色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也逐步探索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出一条独一无二的“红绿交融,旅游富民”之路,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西安市通过税收优惠、技术创新、项目审批优化等多项举措,切实推动西安市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铜川市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政府部门充分挖掘运用文化资源,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全景铜川”式绿色文旅发展战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实干中促进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周口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绿色发展战略,通过推广良种良法、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培训,挖掘小麦潜力,致力于实现小麦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中卫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实施了农田、盐碱地高标准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环境整治、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保护等绿色环保措施,让绿色农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达成“双碳目标”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企业绿色转型是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绿色低碳经济、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深刻认识企业在推动社会绿色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六安市和西安市近年来积极进行绿色转型的多家优秀企业。调研结果表明,这些企业不仅正在制定绿色化建设和运维策略,而且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响应国家的绿色发展政策,积极投身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据了解,六安市围绕钢铁、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重点行业,着力构建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为主体的绿色制造业体系,为工业发展增效增绿赋能;西安市得益于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实施,企业研发创新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和竞争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在陕西建木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和西安高科集贤建设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中,实践团队参观了混凝土自保温切块和保温板等绿色建材生产流程,深刻感受到绿色产业在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企业的绿色转型既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树立了标杆,这些前瞻性的举措和持续的努力,为政府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助力。
本次实践之旅,调研成员不仅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目睹了各级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定及资源调配上的高效协同,见证了企业积极响应绿色转型号召,勇于创新,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感染,也深刻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府、企业与人民群众勠力同心,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既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践行,也是西安财经大学“社会实践+思政教育”的育人理念实践成效的直观展现,彰显了青年一代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中的智慧贡献与力量担当。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进程中,新一代青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继续探索绿潮涌动中的澎湃力量,共同奏响绿色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绘制出一幅幅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的生态发展图景。
(作者单位系西安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