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阴历四、五月,是乡村的麦收时节。在这个龙口夺食的关键时段,看云识天气似乎成了农人们每天的生活习惯,天气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麦的收成。但对于家住山村的赵安生来说,五月的天空是怎样的情景,他已失去了观察的心情。不是不关注,而是没时间。麦子熟透的时候,他就心焦了。别人的麦子都早已颗粒归仓了,而他家的小麦还有好几亩没有割完,何况,收割机又因山路曲折不能开进田间。望着墙上父亲的遗像,再看看床上体弱多病的母亲,他叹了一口气,无奈地朝山间那块麦地走去……
昨日的王墓
是今天的发现
今天的发现
是天下的惊艳
逾越两千年的对话
从一柄与现代黑科技
联袂的鹤嘴锄
开始
打开一个千年的盲盒
打开中国楚王朝
地下的宫殿
岁月尘封下的
王墓
有惊天遗存
显派彼时的奢华
和任性的王权
擦拭斑斑驳驳的锈迹
历史,开始解封
阳光下
一个古楚国的前世今生
像刚生过孩子的产妇
脸上写满恬淡和幸福
仿佛该说的话
早一句不落地说完
平静得犹如一只
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耳朵
少妇一样风韵犹存
甚至在不断重温
曾经的亭亭玉立
每一枚墨绿的叶片
似乎都是青春的留影
恰似一支倒插在
花盆的笔筒里的毛笔
正在构思,如何再在
时光的宣纸上,写下
近段时间,总惦记起家乡的人或事,看着当前乡亲们幸福的生活,我不禁想起曾经无比熟悉的渡船老人。我的家虽然和乡镇很近,但是中间隔了一条大河,那是没有平板桥,枯季水少,渡船老人会在河上架起独木桥供行人过往,而水多的季节,常常会有大水,独木桥要么要频繁拆除,要么可能被大水冲掉,所以,渡船成了两岸百姓的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摆渡老人一直默默地为大家服务,深受人们爱戴。
“蝉鸣声声响,忽觉夏日长。”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就这样来了。
这个节气,如今确实没有冬至给人的仪式感强烈。你看,冬至到了,人们肯定会记着吃饺子,有些人还会专门回趟老家,去祭拜祖先——我的舅舅就是这样做的,他早就在城市扎根定居,一年中有两个日子是铁定回老家的,一个是清明,一个是冬至。这半辈子都过去了,舅舅风雨无阻,这两个日子就像他生命中的两个刻痕,深深地勒了进去。
初春,尔航带着爱人肖玲来到淮河岸边,在他工作的H县城定居下来。H县是文化古县,随着社会发展,县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肖玲来到美丽的古城,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感到稀奇新鲜,都想一探究竟。
H县城的北边是风景秀丽的名山,山的主峰上有座道教殿堂,传说古代殿内曾住着佑护当地百姓的神君。从古至今,每年农历三月中旬,淮河两岸的老百姓就会自发举办庙会,祭祀这位神君。会期时,县城也像节日一般,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