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第A1版:八公山新闻
  • “就解”群众急难愁盼 绘就基层善治新篇

    “都是老邻居,早年亲如一家,现在怎么能为了几千块钱伤了和气?”近期,满头银发的“老娘舅”郑文卿握着张王两家当事人的手,用乡音细数过往互助暖事,用法条为纠纷明说法。在山王镇“老娘舅”调解室内,一场持续多年的经济纠纷终于迎来和解,双方冰释前嫌,并约定往后“农忙搭把手、遇事互相帮”。

  • 暖“新”行动关爱新业态劳动者

    本报讯 “扫码就能领礼包,太方便了!”日前,外卖骑手李师傅在八公山区线下核销点,用手机亮出电子核销码,短短3秒,一份贴心实在的“暖新礼包”便递到他的手中。当天,像李师傅这样“秒领”关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20余人,标志着该区工会“暖新礼包”发放工作全面启动。

  • 党建“绣花针”绣好基层治理“锦绣图”

    近年来,八公山区土坝孜街道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组织建设、队伍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在网格“布”上绣好基层治理“锦绣图”。

    坚持党建引领“一根针”,强化建设“主心骨”

    土坝孜街道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框架,积极探索“精网微格”基层治理路径,推行“党委主牵头、网格优治理”的工作机制,通过在社区网格内设立“党员中心户”的形式,不断深化“1+4+N”网格治理矩阵,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目前街道共设立“党员中心户”127户,划分社区网格33个,持续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 “老娘舅” 巧解千家结

    近日,八公山区“老娘舅”调解员郑文卿正在调处一起邻里纠纷。调解过程中,“老娘舅”调解员采取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的一体化调解方式,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同时,通过宣传《淮南子》中“解怨偃兵”“化干戈为玉帛”等典故,将以和为贵、以善为本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群众心中。

  • 烟火气里话家常 共建共享新家园

    本报讯 八公山区毕家岗街道新淮园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通过党员融入、共商共议、被动化主动三个方面,将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深植根于最浓郁的“烟火气”中,在家长里短闲聊里、共同解决问题行动中,悄然构筑起一个共建共享的温馨家园。

  • 小纠纷速解 大平安共建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孙 飘

    在八公山区,遇到矛盾纠纷,群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区综治中心。8月底,一位小姑娘略带胆怯地走进八公山区综治中心,犹豫地说:“我都不好意思开口,这钱太少了,但老板这样做实在不讲理。”原来,她利用暑假在附近食品厂兼职,约定日薪80元,因家中有事只工作了两天,老板以“干的时间太短”为由拒绝支付160元工资。她与老板多次沟通无果,反遭老板恶语相向,无奈之下前来求助。

 
 
  • 01

  • 02

  • 03

  • 04

  • A1

  • A2

  • A3

  •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