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第03版:理论视界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当代启示(下)

    二、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政治路线是作风建设的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聚焦践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推动党风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抗战时期,党在系统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国情的不断变化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演变,适时地制定了科学正确的政治路线,并紧紧围绕这条路线深入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切实解决了全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充分保证了中国革命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在新时代,我们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政治路线来确定开展党风建设的主题,当前,特别是要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重点抓好作风建设的专项整治,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大格局与小切口: 《淮南子》典故视域下的作风建设

    “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出自《淮南子·说林训》。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引用此句经典,意为借泰山之伟峻与秋毫之细微的鲜明对照,揭示了一个深刻哲理,视野与立场决定了感知的边界。今年三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中也收录此典。认真研学这一古老智慧,它如一面澄澈明镜,既随时启示着我们在新时代开展党的作风建设必须警惕出现方向性偏差,又随时随地提示着我们需要有明察秋毫之末的细致。党员干部对待作风建设,必须聚焦问题、正而视之,注重小节,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 立足高校研究党史优势 更好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习党史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2024年2月,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对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专门作出全面规范。高校具有党史研究的比较优势,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力量。

  • 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殷切期望,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广大人民教师的职责使命。

    成为大先生,心中要有“大情怀”。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这种职业性质和职责使命决定了教师要有家国情怀,胸怀“国之大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扎根贫困地区点亮乡村女孩梦想的张桂梅,打起背包就出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西安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他们都把教育事业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转化为言传身教的涓涓细流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赤诚,彰显了大先生的情怀和担当。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