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5日 第A04版:理论探究
  • 人工智能助力高校思政课堂的实践进路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赋予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握技术变革机遇,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构建“精准滴灌”教学新范式,克服供需错位难题

  • 推进农村劳动力回流 夯实乡村人才振兴

    农村劳动力回流是补充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农村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选择返回家乡,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筑巢引凤吸引外部人才下乡,引凤归巢吸引劳动力回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 “互联网+党建”模式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成效解析

    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必然要积极顺应当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把互联网特有的技术优势转变为推进党建工作高效开展的持久动能。“互联网+党建”模式是应对新时代青年群体媒介接触习惯发生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使高校党建工作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与育人实践实现深度交融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如何借助智慧平台对党建资源加以整合、如何依托线上方式提升教育质效、如何运用数据技术优化决策路径,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的一项关键课题。

  • 赓续红色文化基因 提升社会治理动能

    红色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的先进文化,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永恒追求,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与红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在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成为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社会治理功能,正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