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文化基因 提升社会治理动能

刘亚琴

版次:A04  2025年07月25日

红色文化是根植于中华大地、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的先进文化,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永恒追求,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与红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在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成为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社会治理功能,正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发挥红色文化的“指南针”作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治理筑牢价值基础

红色文化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人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凝聚和教育等功能,为当代社会治理提供鲜明的精神坐标,首先必须提炼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要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长征精神为标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为宗旨,从革命历史、红色故事中提炼爱国主义、团结奉献、集体主义等价值理念,将其融入社会治理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和凝聚社会共识。例如,江西瑞金依托苏区红色资源,提炼“一心为民、求真务实”的治理理念,将其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课程,推动形成“遇事共商、难题共解”的社区治理氛围。另外,要活化利用好文化载体资源,以红色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等场馆为依托,打造沉浸式学习教育场景,将红色文化与社会治理最大程度地连接起来,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

二、发挥红色文化的“动力源”作用,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为社会治理拓宽参与渠道

红色文化作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能够跨越年龄、职业、地域的界限,增进社会成员的情感共鸣、激发社会参与热情、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为了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一方面要让红色文化传播在基层全面铺开。通过“红色文艺汇演”“红色大讲堂”“重走红色足迹”等各类活动,吸引不同群体参与,引导群众在文化认同中形成自知自觉,在互动体验中深化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从而将这种认同感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要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鼓励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比如,陕西延安某社区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员”选拔活动,吸引30余名退休党员、青少年参与,其中15人主动加入社区矛盾调解志愿队,半年内成功化解邻里纠纷20余起。另一方面,要利用数字化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赋能,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与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有机结合。通过短视频、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线上红色文化教育平台、虚拟革命纪念馆等,呈现红色文化案例,吸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激发其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要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为社会治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让社会治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具体来说,可鼓励高校开设“红色文化数字传播”交叉学科,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科技企业与红色场馆共建实验室,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红色文物溯源、版权保护中的应用;设立“红色文化数字创新”基金,支持初创企业开发红色文化数字化产品,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

三、发挥红色文化的“黏合剂”作用,融合红色治理经验,为社会治理优化工作机制

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记忆与奋斗历程,能够从情感联结、矛盾调解、价值引导等各个方面,为社会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为了充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一方面必须发挥党建引领联动作用,以红色文化强化党组织的凝聚力,推动“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的运行,发挥基层党员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借鉴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群众路线”“协商民主”等历史智慧,融合“枫桥经验”等红色治理经验,结合现代社会治理需求,不断完善矛盾调解、群众参与等工作机制,逐渐培育和谐社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发挥红色文化的“连接器”作用,培育红色文化品牌,为社会治理提升现代化活力

培育红色文化品牌,激发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活力,需要以系统思维构建“资源整合—品牌塑造—效能转化”的完整链条,通过创新实践推动红色文化基因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治理项目。例如,通过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系统梳理革命遗址、红色故居、英雄事迹等文化资源,立足区域红色历史脉络与文化禀赋,依托基层社会治理单元,打造“红色物业”“红色议事厅”“红色志愿服务”等特色治理项目,将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社会治理实践。比如,河北西柏坡打造“红色议事厅”品牌,每月组织党员、村民代表、乡贤围绕村务决策、民生难题开展讨论,年内解决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民生问题12项。另一方面,要强化协同联动功能,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建立红色文化品牌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宣传、民政、文旅等部门职能,形成跨部门系统推进机制。总之,构建跨界融合的治理生态应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红色文化品牌为纽带,着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赓续红色文化基因,激活社会治理动能,不是简单的历史重现,而是要立足当下,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深度融合。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深入挖掘其资源价值,为红色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绽放光彩开辟路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本文系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青年创新团队建设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1JP1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系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