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必然要积极顺应当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把互联网特有的技术优势转变为推进党建工作高效开展的持久动能。“互联网+党建”模式是应对新时代青年群体媒介接触习惯发生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使高校党建工作与时代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与育人实践实现深度交融的关键举措。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如何借助智慧平台对党建资源加以整合、如何依托线上方式提升教育质效、如何运用数据技术优化决策路径,已成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的一项关键课题。
一、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开启高校党建新模式
智慧党建平台是“互联网+党建”的关键核心载体,它借助整合各类党建资源、对管理流程给予优化、创新互动模式等方式,为高校党建工作搭建起数字化的枢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成了党建信息的高效流转和党建资源的精准匹配,使党组织管理与服务效能得以提升。
高校可统筹技术力量与党建需求,构建一个集管理、学习、服务、互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党建平台。在功能设计方面,设置党员信息动态管理模块,包含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培养发展流程记录等各项功能。智慧党建平台要借助数字化表单与智能提醒工具,简化线下繁杂手续,搭建在线学习资源库,把党章党规、政策解读、红色文化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支持视频课程、电子书籍、音频党课等多种形式,便于师生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平台运营过程中,要建立专人维护团队,定期更新内容、优化界面交互,并依据用户反馈持续完善功能设置,让智慧党建平台真正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数字中枢”,推动党建工作从传统粗放型朝着现代精准型转变。
二、线上教育与培训,灵活便捷提升党员素养
在“互联网+党建”模式中,线上教育与培训借助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为高校师生党员营造出个性化且有沉浸感的学习环境。凭借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和灵活自主的学习安排,该模式能够契合不同党员群体的成长需要,推动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共同提升。
高校可构建“云端党课”体系,整合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校外的红色教育资源,研发一系列精品在线课程。课程设计着重于分层分类,例如可以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微课”,借助短视频、动漫动画、互动问答等形式,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与青年使命,开发“党建知识闯关”小程序,把党章党规、党史知识转变为趣味答题关卡,设置积分排名和奖励机制,激发党员主动学习的热情。成为提升党员素养的“充电桩”,使党的理论深入人心,转化为高校党员的行动自觉。
三、注重社交媒体互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
社交媒体是信息传播和情感连接的重要载体,可有效拉近高校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党建”模式中,借助有温度且有深度的内容输出及互动设计,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党建文化氛围,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与向心力。高校党组织可以整合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搭建新媒体党建矩阵。
在内容运营方面,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党员先锋事迹”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师生党员在教学科研、志愿服务、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感人故事,配上图文和视频专访,呈现榜样力量;微博开设“党史上的今日”话题,发布历史上的党建大事件和珍贵影像资料,引发党员群众的情感共鸣;抖音制作“红色地标云打卡”系列短视频,由学生党员担任主播,在线上探访校史中的红色印记或本地红色革命遗址,用年轻化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如某高校抖音账号的“红色地标云打卡”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达50万,吸引300余名学生主动报名参加线下红色实践活动。通过发挥新媒体党建矩阵功能,让党组织成为师生心中值得信赖的精神家园,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四、数据赋能驱动决策,精准引领党建工作方向
在“互联网+党建”模式中,挖掘党建工作里的数据价值,为高校党组织提供科学精准的分析依据,能够促使党建工作由经验主导转变为数据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工作模式,达成党建工作质量的系统性提升。高校可创建“党建大数据分析中心”,整合党员管理系统、学习平台、活动记录等多种来源的数据,搭建党建工作数据库。
在数据采集环节,注重细化指标设计,如党员基本信息、学习时长、活动参与频次、思想汇报内容、群众评价意见等,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在数据分析阶段,运用可视化工具生成“党员发展趋势图”“学习活跃度分析图”“组织生活满意度图表”等直观呈现党建工作现状。比如某高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研究生党员参与线下组织生活的频次较低,结合访谈了解到因实验室科研时间冲突所致,随后调整部分活动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参与率提升40%。凭借数据赋能,高校党建工作能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方向准”,实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推动党建工作从“粗放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型升级。
“互联网+党建”模式给高校党建工作赋予了数字时代的创新活力,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让党建以青年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入校园,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在数字空间持续增强。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运用,高校党建工作可拓展更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在虚实融合的育人环境中构建更具时代特色的党建生态,让红色基因借助数字技术在青年群体中长久传承。
(作者单位系淮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