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谷雨时节,柳絮飞落,樱花灿烂,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艳,让人想到牡丹亭中的唱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谷雨,一个把庄稼和诗意融合到一起的节气,历来为人所称道,文人墨客为谷雨写下无数经典诗词文赋,在这个雨丝风片,云霞翠轩的时节走进诗词天地,去感悟古人的风雅和浪漫。
在地图褶皱的深处
大地上的家乡,静静安躺
像一本古老的线装书
写满岁月的诗行
村口的老槐树,枝丫苍劲
如忠诚的守望者,伫立时光
曾为游子遮风挡雨
记忆在它的纹理里深藏
田野似绿毯,绵延至远方
庄稼在风中沙沙作响
那是大地的私语
诉说着四季的繁忙与希望
田埂上,脚印深深浅浅
在城市的街头,他们是修车的老人、踏三轮车的中年人、四处拾荒的残疾人……然而,闲下的他们,或捧着书,或看着书,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读书人。
在县城滨江路步行街大转盘南巷口,墙角处有辆老旧的三轮车,上面放着木箱,锤子、扳手、钳子、打气筒、补胎工具盒摆在地上。一位70多岁的老人坐在凳子上,身着深色的粗布衣服,套着护袖,戴着老花眼镜,捧着厚厚的发黄的书。来来往往的人,吵吵闹闹的街市,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他盯着书上的字,完全沉浸在书中。有人推车来,问一声:“老师傅,车胎坏了,请您补一下。”他才如梦初醒,抬起头,透过镜片,打量一下来人和车子,站起身,将书放到箱盖上,半蹲着,细心地检查起车子来。这是我每次路过那儿,时常看到的场景。老人看的是什么书,我不知道,也没问过。不用说,老人是爱书的,小小的修车摊,为他的物质生活提供了经济来源,浓浓的书香,又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
小城,不是很大,但小城之夜,却具备了城市之夜的所有特质。
不眠的灯火,夜幕降临,最初的车水马龙,人流攒动的驿动。然后,是渐入稀疏,人稀了,车少了,只有灯火还依旧亮着。如果在夏日,也许还有少数人,徜徉在河岸边,或者在一座风畅的桥头上,窃窃私语。一些小商小贩,依旧固执地守候着自己的摊位;公园的躺椅上,有恋人在依偎;几只流浪狗,在树丛中游荡;密林处的灯盏,幽暗如岁月浸染的旧日子……
街头巷尾,烤香肠摊位随处可见。嗞嗞作响的香肠在炭火上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在图书馆、书店里,纸质书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着有心人翻开它,去探索其中的知识与智慧。
烤香肠与纸质书,风马牛不相及,在生活舞台上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配备,一定程度上映现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