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柳絮飞落,樱花灿烂,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艳,让人想到牡丹亭中的唱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谷雨,一个把庄稼和诗意融合到一起的节气,历来为人所称道,文人墨客为谷雨写下无数经典诗词文赋,在这个雨丝风片,云霞翠轩的时节走进诗词天地,去感悟古人的风雅和浪漫。
谷雨在唐朝诗人笔下恬淡、温和,充满生机和力量。
孟浩然和朋友游览镜湖,面对清澈的湖水,轻灵的游鱼,听着鸟鸣啾啾,风吹动衣衫,扬起船帆,他心潮起伏,遂提笔写道:“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诗中细腻地描述了他们一行人在春日的所见所感,即使没有吃到鲈鱼,但听到了鸥鸟的鸣叫,感受到它们欢乐的情怀,他们也是快乐的。何况还有这么多闻名古迹让他们欣赏,醉后,合着风浪共同吟唱,是多么惬意啊。
唐朝廖融则为我们带来一幅轻松悠远的乡间春景图,“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池塘里绿水悠悠,已经生长出了紫莼,鱼儿不时跳出水面;牛犊在草地上撒欢,跑得越来越远;水沟边的篱笆里,有爬虫在鸣叫。诗人远离功名利禄的博弈场合,享受着怡然自在的乡间生活,“初逢谷雨晴”既是诗人的心灵写照,也流露出诗人长久居于田园的打算。
和廖融有相同志向的还有曹邺,他在诗中引经据典,直抒胸臆,赞扬自己归隐后的闲适生活:“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自锄。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邵平,秦朝时被封为东陵侯,秦为汉灭,沦为布衣,隐居于长安城东南霸城门外种瓜,瓜味鲜美,皮有五色,世人称之“东陵瓜”。后人将“东陵瓜”比喻弃官归隐的田园生活。曹邺归隐田园后,务农和读书两不耽搁,正在锄地时,他想到昨天春风吹落了他翻看一半的书。曹邺没有对春风发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质问,从他淡泊的笔墨中,让我们感受到他是热爱生活的人,并时时感受着田园生活的快乐。
宋朝诗人仇远辞藻华丽,诗句明艳,一入笔就把我们带入缤纷明媚,风情宛然的春天:“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红紫妆、林绿满地,游丝、飞絮、两依依,这几个词情如浓酒,媚入春风。每次读此词,我就想春天就是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子浓妆艳抹,风情款款,她正和爱人依依惜别,不久之后,她就要离开了。仇远在末句写道:“一年弹指又春归”,叹息时间短暂,饱含不舍真情。
春来,绿水涨平地面,水边芳草如茵,大鹅蹒跚在湖边,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起航时一样遥远。这样的美景被宋朝范成大记录在他的《蝶恋花》里:“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他为读者创造了一幅绿意葱茏,生机无限的山水画,但他本意还在于烟火人间,下阕,他笔锋一荡,写道:“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江南水乡,春寒多,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才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家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下阕人们按时而作,依节而种,从容淡定。散发着浓郁恬淡、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气息。
黄庭坚在这个三月天和兄弟朋友做着游戏唱和着诗词,不亦乐乎:“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诗人寥寥几语,就写出了暮春独有的景色,也写出了自己与兄弟之间的情感。诗的前两句是对暮春景色的描写:农历三月,柳絮飘飞,风一吹雨一洒满城落花,这句诗隐隐流露出诗人伤春的失落情绪。但后两句,他峰回路转,又充满了喜悦和惬意,他兴致勃勃地说,不知道在东城外共饮清明酒,比起坐在西窗下面共饮谷雨茶怎么样?这两句与其说是疑问,不如说是诗人的向往和期待,他希望和兄弟们共同品尝一下谷雨茶。清明酒也好,谷雨茶也罢,无不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真情的享受,虽然是暮春时节,但依然有酒可喝,有花可赏,幸福从未缺席。
谷雨来了,在春末和初夏之间,樱桃红、蔷薇笑、牡丹艳,满城荼蘼满城烟雨,俯仰之间,春天已在绿肥红瘦中老去。它把整个春天的美好凝结成心头的一抹诗韵,流传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