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记者从市林业部门了解到,针对持续不断的高温干旱天气,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我市强化“六抓”,织密春季森林防火网,全力确保森林资源和林区安全。
在抓上层推动上,市委、市政府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全市春季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高位部署推动。1月份以来,市级总林长带头巡林6次,签发总林长防火令一次,发布防火通知、公告4次,市委、市政府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议3次。组建4个市级督导组,全覆盖赴县区巡查、督导,全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三管三必须”部门监管责任,全力推动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在抓宣传教育上,以宣传车跑起来、大喇叭喊起来、短信发起来、横幅标语挂起来、广播电视播起来“五起来”宣传模式为抓手,结合抖音、“两微一端”等形式,滚动开展禁火公告、文明祭扫宣传,出动宣传车辆62台,投放抖音公益宣传广告2.4万条、短信20余万条,掀起全市森林防火宣传热潮。大力开展“鲜花换纸”低碳祭扫活动,累计交换发放菊花、康乃馨等祭祀鲜花2.3万束,实现景区祭祀火源和火情发生数量双下降。在抓监测预警上,综合利用卫星、无人机、高点视频监控、地面巡护等“天空地”监测手段,建立全市林场全范围、全天候监控预警系统,实现24小时立体化监测,一体提升森林防火研判、预警、应急能力。在抓火源管控上,推行全域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严封重点山林、严查入山卡口、严管高危人群。聚焦国有林场、重点林区等区域,常态化高压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和违规用火行为打击,排查整治一般隐患20余处,制止林区违规用火40余起,警示教育27起、48人次。强化巡查管控,划分“市、县、镇、村”四级1315个森林防火网格,划区包干、严防死守,确保“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在抓值班值守上,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对重要时段、敏感区域提早介入、提级响应、提级指挥。严格落实事故灾害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市县乡村防火工作机制高效运行。在抓应急准备上,建立市级防灭火物资紧急调用和共享共用机制,大力开展应急演练、防火队伍训练,强化应急预案修订,稳步提升应急处置规范化高效化水平,全力做到森林防火“打早、打小、打了”。
本报讯 4月17日上午,全市安全生产暨消防安全重点工作调度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劲松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通报了全市安全生产隐患起底排查整治及省、市重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进展等情况,听取了各县区园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对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
本报讯 4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俊华率队开展全市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调研。
程俊华一行先后来到大通区毛郢村、首创水务第一污水处理厂、凤台县刘集镇前进村、凤台经开区食品产业园、市新型机动车检验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对渣土消纳场倾倒垃圾、污水直排沟渠等问题及污水处理、机动车检测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征集相关意见建议。
“走了很多地方,品尝过各式各样的豆腐,但最正宗的还是淮南豆腐。淮南豆腐甲天下,名不虚传!”4月16日,马来西亚旅游推广团走进豆腐发源地——淮南八公山,品尝豆腐美食,体验豆腐制作技艺,探寻一方豆腐传承发展之道。图为马来西亚旅游推广团成员在观看豆腐宴制作过程。
本报讯 4月17日,2025年全国制笔标准技术审查会暨淮南投资环境推介会在毛集实验区召开。副市长陆晞,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杨承杰出席会议并致辞。
陆晞指出,标准化是技术创新的“度量衡”,是产业升级的“通行证”。制笔行业承载了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民生需求的深厚内涵,当前,制笔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制笔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次审查会审查的9项标准,正是瞄准行业热点、填补技术空白的创新成果,必将进一步推动制笔标准的迭代升级,加快实现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淮南市将一如既往地把标准化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通过“标准+政策”推动产业链协同升级,支持企业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标准话语权,共建共享标准化红利,以“标准硬实力”托举“品牌竞争力”。
本报讯 4月17日上午,副市长陆晞前往毛集实验区调研校园食品安全、企业安全生产、智慧农业建设等工作。
陆晞首先来到淮南第二十八中学,实地查看食堂操作间、食材储存间、餐具清洗消毒柜、食材留样柜等关键区域,现场听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汇报。随后前往义行记食品公司、天舰文具公司、领鸣物业公司,实地检查食品储存条件、疏散通道畅通、电梯安全运行等情况。在毛集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陆晞深入了解项目建设、运营模式、发展前景等情况。
本报讯 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采取全方位开展国土绿化、积极打造产业矩阵、加快融合发展等有效措施,我市多措并举激活林业产业新动能,林业产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一季度林业GDP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7.24%。
我市全方位开展国土绿化,聚焦年度绿化目标,抢抓春季造林时机,积极挖掘造林空间,围绕城镇、村庄、道路沿线、水利工程、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等区域绿化,全面提升绿化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植树造林6813亩,森林质量提升10860亩,完成农田林网建设329.2公里。积极打造产业矩阵,大力引导林业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林下种养殖及森林康养融合发展,打造涵盖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及森林康养等多元化产业矩阵,一季度全市林下特色种养业完成面积2.9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82万亩,林下养殖1.13万亩,总产值1.37亿元。在加快融合发展上,主动探索林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林业+旅游”“林业+文化”等发展模式。结合森林资源和文化特色,用好舜耕山花卉小镇等综合性平台,打造森林旅游线路,成功举办八公山梨花诗会、盆景花卉展等各类森林文化节活动,持续提升绿美淮南的综合效益。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强化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初步设立1315个森林防火网格,织密 “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 四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开展了古树名木新一轮排查工作,加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宣传力度,对现存123棵古树名木更换“新身份证”。
本报讯 面对离休老干部群体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现实困境,安徽理工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精准施策,通过构建“医疗直通+政策松绑+云端服务”三维保障体系,有效破解了离休干部的就医难题。
开设绿色通道,打通生命通道“最后一公里”。针对老干部就医“挂号难、入院难、报销难”的痛点,联动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打造“六有”“六优先”绿色通道,专属导医团队全程陪诊、VIP病房动态预留、智能系统自动识别离休身份,免除排队等待。据系统数据显示,绿色通道实施以来,老干部平均就诊时长由4.2小时缩短至1.5小时,危急重症入院响应时间压缩至30分钟内。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凤台县税务局紧扣税收宣传月主题,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组织宣传人员赴辖区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税收政策快速、精准、广泛惠及纳税主体。
深入企业送政策,架好政企“连心桥”。税宣小分队深入企业,实地摸排生产经营情况,聚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提供对策,现场发放宣传手册,普及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辅导。“税务部门工作扎实,态度热情,帮助我们了解最新税收政策,对于企业合规经营帮助真的太大了。”凤台华水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背景下,康养旅居作为银发经济与健康产业的价值交汇点,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赛道。作为一种融合健康、养老与旅游的新型消费模式,康养旅居正成为消费重要增长点。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康养旅居消费超过2万亿元,占银发经济规模总量接近20%。康养旅居消费保持年度同比增速15%至20%,显著高于传统旅游行业。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通过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等行之有效的举措,着力破除制约银发旅游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政策已覆盖浙江丽水、云南昆明、海南博鳌等康养小镇,支持相应的产业融合、医养结合以及要素配套。通过整合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功能的康养旅居,发展前景向好。
4月17日上午,凤台县岳张集镇第二届“乡村振兴”杯篮球友谊赛在凤台县第七中学篮球场开赛。此次比赛共吸引8支乡镇和企业代表队参赛。赛场上,运动员们展开了激烈角逐,用汗水诠释“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宋道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