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伴随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出现了新就业群体,主要包括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电商从业人员等。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商务部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3月,全国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电商从业人员总人数已经超过1亿。与传统行业就业人员相比较,新就业群体存在一些新特点。其一,新就业群体主要分布于新业态中,存在就业形式灵活的特征。其二,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强、人员分散。其三,新就业群体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安徽红色文化深厚而博大,传承安徽红色文化可以将其融入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将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人、事、物、魂”四大要素融入课程中,以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打造立德树人“强磁场”。安徽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有名垂党史、影响重大的“人”和“事”,如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名人,以及渡江战役等重大事件;有数量众多、内涵深厚的“物”,如渡江战役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还有历久弥新、影响深远的“魂”,如安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达观天下、启蒙开新的时代觉悟,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革命斗志,保家卫国、共御外侮的爱国情怀,反对暴统、不胜不休的民主渴望,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奋斗豪情,还创造形成了独有的大别山精神、铁军精神、小推车精神、大包干精神、王家坝精神、沈浩精神等。传承好、保护好这些红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将安徽红色文化搬上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堂,也能够更好地启智润心,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擦亮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鲜明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强调青年政治引领是“重大问题”,这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是青年工作最基本和重要的任务,也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要求。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方位,要牢牢把握青年政治引领的目标导向,深刻领会其时代价值,引领广大青年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新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时效性、交互性、海量信息储存等优势,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教学对象受多元文化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多为00后,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思政教学而言有着较大挑战。二是,教学模式亟待改进。课堂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教学内容也相对单一。三是,评价体系单一滞后,仍局限于期末考核或者卷面考试,这种评价手段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片面性。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助推高校思政课程与新媒体融合,从而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