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新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时效性、交互性、海量信息储存等优势,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教学对象受多元文化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多为00后,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们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对于高校思政教学而言有着较大挑战。二是,教学模式亟待改进。课堂主要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教学内容也相对单一。三是,评价体系单一滞后,仍局限于期末考核或者卷面考试,这种评价手段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片面性。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助推高校思政课程与新媒体融合,从而提高思政课程教育成效。
一、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清晰把握学生价值导向。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看待事物时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关注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而对事物的认知无法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被动式教学也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一定束缚,让学生对于事物的了解浮于表面。此外,一味地被动接收教师所传递的内容,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也会让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反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清晰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多种方式,并借助新媒体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实际反馈以及学生的思想动态。基于此,一方面,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以契合学生当下的认知和思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和改变一些学生不够成熟、不够理智,甚至是错误的价值观念,从而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
二、加强新媒体技术培训,提升教师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政教学能力。高校思政课程质量的提升与思政教师的能力水平息息相关。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要想借助新媒体技术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设计、处理教学信息等,都需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技能。具体而言,其一,定期为思政教师提供专业的新媒体技术培训。利用学校内部已有资源,组织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为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理论培训,让思政教师对于当下所处的新媒体时代和新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势有所了解,以激发他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兴趣。同时,为其提供专业的实操课程,让思政教师进行系统化地在线教学设计,引导其合理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去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他们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其二,加强对年轻思政教师的关注,充分发挥他们在信息加工处理方面的优势。年轻的思政教师平时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更多,对于新媒体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们的年龄与当代大学生相仿,对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思想认知也更为了解。因此,应发挥这类教师群体的年龄优势和技术优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体技术充分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对复杂的海量信息去伪存真,提取其中的思想内核,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防止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浪潮中迷失自我。
三、创新思政教学的培养和评价模式,提升思政教学质量。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对于课堂的喜爱度,创新教学培养和评价模式刻不容缓。其一,组建线上教学平台。线上思政教学的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积极开展自我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微课、云课堂、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为依托,上传相关的思政学习资料和教学视频,让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下载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进而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同时,网络教学资源库拥有海量学习资料,并具备保存功能和历史浏览记录,学生可借助平台功能设置,随时进行知识点的预习、巩固、复习等。此外,线上学习平台也可以畅通学生和教师之间跨时空的交流互动,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困惑进行线上留言,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留言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针对一些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其二,丰富线下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是思政教师的教学主阵地,思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短视频+讨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内容为着眼点,筛选一些符合知识内容且具有一定热度的短视频,并将其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思政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可合理预留出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头脑风暴,鼓励其就讨论内容积极交流,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程内容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也应重视发挥真实案例的作用,选取契合教学内容的社会实际案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案例分析中逐步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三,以评促学,创新教学评价手段。高校思政教师应当采取线上线下双重评价方式,借助新媒体技术追踪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分析线上学习平台相关数据,以实施过程性评价。与此同时,高校应丰富评价形式和内容,不再将卷面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也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以评促学,助推学生均衡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系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