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强调青年政治引领是“重大问题”,这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是青年工作最基本和重要的任务,也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要求。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方位,要牢牢把握青年政治引领的目标导向,深刻领会其时代价值,引领广大青年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青年政治引领的目标导向
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青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必须从青年抓起。因此,要引领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对党的信赖、信念、信心。要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之中,让青年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深化对理想信念的理解和认同,最终实现政治引领主责主业的目标。
引领青年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引领青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青年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锋力量。引领青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目标的具体要求则是听党话和跟党走,其中,“听党话”是理解和接受党的意志,“跟党走”则是践行党的宗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密不可分。
引领青年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力量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抓好后继有人的根本问题。未来几十年是砥砺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期,需要积蓄一代又一代人的力量,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拼搏奋斗,这就要引领青年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力量,动员广大青年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青年政治引领的时代价值
国家层面,这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政治保障。加强青年政治引领不仅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繁荣的关键。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政治认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对于培育具有正确政治方向的新时代青年意义重大,是确保青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前提。一方面,加强青年政治引领能够为青年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和尖锐,青年需要方向指引,以避免迷失自我。加强政治引领有利于青年正确分析形势,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抵御错误思潮侵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另一方面,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有助于青年深刻理解和认同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青年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加强政治引领能够引导青年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增强其对国家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社会层面,这是凝聚社会普遍政治共识的重要举措。青年是社会上最活跃、具有创造性的群体,其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政治生态和发展方向具有深远影响。加强青年政治引领,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以及形成全社会对国家发展目标的共同认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泛认同,能够引导青年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优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坚定的政治共识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是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有效途径。通过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活动,青年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责任和角色,进而激发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个人层面,这是厚植时代新人家国情怀的实践要求。青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有助于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加强青年政治引领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青年政治素养,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和能力。青年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政治引领的过程中,青年不仅能够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青年政治引领能够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引导青年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大局,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伟业之中,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担当,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