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第A01版:综合新闻
本报讯 根据市委安排,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建“甘甘为淮”志愿服务宣讲团,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辅导讲、行业党委引领讲、党建指导员入企讲”的宣讲矩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进企业、进社会组织、进商圈站点等新兴领域,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组建一支政治素养、能力素质过硬的宣讲团队伍,市委社会工作部日前发出通知,面向全市公开招募“甘甘为淮”志愿服务宣讲团志愿者。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国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战略部署,加快提升淮南市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与专业化水平,11月3日至7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局、市工信局联合主办的淮南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专题培训班在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举办。来自淮南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企业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区(园区)工信部门负责人等6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清晨5时起床,洗漱、做早餐;6时,喊奶奶起床,为她准备好药物,打开电视机调到她喜欢的频道;6时30分出门,从出租房赶往学校,参加6时50分的早操……这是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5级自动化二班张欣晨同学的日常生活。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爷爷前些年已经去世了。奶奶因脑出血致半身不遂,生活难以自理。今年我上大学了,不能让奶奶独自呆在家里,所以带着奶奶一起上大学。”张欣晨说。
11月7日至9日,第六届“走进淮南——北京京剧院下基层慰问演出”在淮南剧院连续三天精彩上演。京剧艺术家们奉献了经典传统剧目《碧玉簪》《大保国 探皇陵 二进宫》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经典现代戏曲演唱会。图为11月8日演出的《大探二》剧照。
本报讯 为切实规范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生产经营行为,有效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近日,谢家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力量,采取地毯式摸排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三小”场所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力求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美好“食”光。
本报讯 为筑牢企业安全生产防线,近日,凤台县顾桥镇紧扣秋季安全生产规律,全面启动秋季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行动。通过“企业自查+部门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镇企业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安全攻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安全防护网。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排查隐患。此次检查以“除隐患、保安全”为目标,顾桥镇应急办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仓库、配电房等关键区域,对设备运行维护、电气线路敷设、消防设施配备、危化品存储使用、安全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检查人员聚焦机械设备隐患,重点核查传动装置防护缺失、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等问题,同步排查管理制度漏洞,严查车间违规吸烟、叉车停用后钥匙未拔等习惯性违章行为;并现场纠治人员操作风险,制止违规启停设备、未佩戴防护用具等危险动作,同时随机抽查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多管齐下确保隐患排查无死角、安全防线更牢固。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11月8日,全市秋粮已收获466.24万亩,占应收面积472.81万亩的98.61%,秋收已进入扫尾阶段。全市小麦已播117.16万亩,占应播面积325.48万亩的36%,秋种刻不容缓。
针对当前已收割的大部分稻田仍有明水,排水散墒工作推进缓慢,土壤湿度过大,农机具下地作业难等问题,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强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各地要聚焦“种足种满种好”,想尽一切办法,加大组织协调力度,让农户、种粮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尽快行动起来,尽早进行排水散墒,加快机械开沟、秸秆离田、圆盘犁翻耕等作业,为适墒整地创造条件。要利用村级广播、短信微信、张贴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加强宣传培训,让晚播技术上下贯通,及时直达乡镇、村组,传递到千家万户,确保播种进度和质量。全市31个工作组要再接再厉,不放松、不麻痹,下沉到田间地头,加强督导指导,确保及时播种。市农业农村部门计划于11月10日、12月上旬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手段,进行播种面积核查。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聚焦“种足种满种好”,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秋种进度,全力以赴确保粮食安全。
坚持上下靶向发力,我市及时将秋种面积任务细化到乡镇,落实到村组、田块,聚焦油菜、蔬菜“两菜”,运用遥感监测手段进行面积核查2次,确保全市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325万亩、3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蔬菜秋冬种面积达到10.24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冬季无闲田。坚持排水散墒为先,我市积极动员各方力量,通过通渠、抽水、挖沟等多种措施,抢排积水、开沟散墒,并提前做好应急准备,计划投入1200台高畦降渍旋耕施肥播种机,有效解决阴雨天气下土壤湿度高导致稻茬小麦“播不下去”的问题。全市由领导干部带队、技术人员参与的31个包保指导组加大工作组织力度,强力督导秋种任务落实,做到“秋种不结束,工作组不撤回”。组派220名农机农技人员持续深入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进行实地培训和技术服务,确保播种进度和质量。坚持保障物资供应,全市投入大中型拖拉机1.5万台,大型高性能耕整地、播种施肥、开沟等配套作业机具1.8万台套,日播种作业能力达27万亩,力争小麦机播水平达到95%以上。成立6个指导服务组、49个应急作业队,统筹协调492家农机维修企业、1486名农机维修人员,全力保障农机正常作业。强化6万吨种子、18万吨化肥、517吨农药等农资产销对接,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全力保障农资供应充足。同时,利用电视、手机短信、村级广播、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方法,开展秋种技术宣传,营造秋种浓烈氛围。通过12379气象平台、“安徽农管家”网络平台,向4425个种粮大户、2370个农业生产托管主体发送各类技术短信。突出“一种就管”,加强“三情”监测,强化播后田间管理,为培育壮苗、安全越冬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