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第03版:热土
  • 来自将军村的震撼

    在江淮大地的怀抱中,安徽省淮南市的廖家湾村,宛如一座闪耀着光辉的历史丰碑,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这座被誉为“革命摇篮”与“将军村”的村落,自辛亥革命的烽火燃起,便成了热血与信念的汇聚之地,以其深厚的革命底蕴,给予每一位到访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 蝉鸣与新月

    蝉声仍旧高扬在树间

    小虫不减日下的狂欢

    暑气泼洒天地蒸腾的热浪

    致人惊喜的是林下的清泉

    掬一捧爽爽地洗去湿燥的颜面

    凉一凉浮躁的心田

    风吹过

    拈一朵夏花轻嗅

    芳香里沁出丝丝缕缕的甜

    水汇集着

    淙淙而去

    急陡处

    雪白的浪花飞溅

    润浸着杂草灌木

    黄土龟裂的唇

    湿了又干

    一只斑鸠停下

  • 伏天连阴雨

    像没完没了的长篇大论

    草木虽读得兴趣盎然

    风一追问却都摇头

    异口同声说不知所云

    雨点乐于用方言俚语叙事

    听得门窗张口结舌

    缺乏吸引力的故事情节

    天气一样黯淡无光

    即使偶有闪电

    画出引人注目的波浪线

    雷声也紧跟着标明重点

    但鸟儿与蝉儿还是

    不约而同由朗诵变为默读

    只有那受益匪浅的小河

  • 处暑暑止秋风凉

    淮南八公偏爱暑,节令中,有三暑。三暑中的处暑,一身轻装,漫步而来。古书《群芳谱》记载:“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处,止也。七月中(农历),暑气至此而止矣。”白居易诗:“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处暑时节,暑止清凉。淮河大地的处暑,暑气疲劳,不再咄咄逼人。云朵懒懒散散地飘悬于空,天空蔚蓝高远,像展开的宣纸,等待淮河儿女书写新的篇章。秋风掠过稻田,稻浪翻滚着细碎的金光,仿佛深情呼唤淮河大地蕴藏的丰富宝藏。月光清澈温柔,清洗了暑夜的粘稠。月光洒在青草叶上,亮亮闪闪,像极玉露。蝉声稀疏,不再高声喧唱。蟋蟀退出旷野,躲在墙角叹息。荷塘疏淡的黄叶代替了溢彩的流光,褪色的嫣红,垂下莲蓬的头颅。秋风凉,雨潇潇。树的枝头呈现出萧瑟。盛夏的恍惚,飘花飞叶,没有迷住秋风敏锐的慧眼,在数不尽的日日夜夜里,将大地染绘出重重叠叠的斑斓。清凉宜人的处暑,淮河儿女置身静地,听虫鸣,品淡茶,赏秋花,阵阵清凉,带来美妙遐想,心舒意畅,怡然愉悦。

  • 云在归途

    今天气温飙升至三十四五度,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乘客明显减少,瞧见后排靠窗有几处空位,我心中一阵窃喜。与大多数人不同,坐公交车我偏爱后排靠窗的座位,虽然颠簸,但胜在清静。

    我坐定后,顺手撩起窗帘,碧如大海的天空挤满云朵,一朵连着一朵,一片挨着一片,如山峰,如巨石,如海浪,有的像要压垮楼顶,有的像要吞噬大树,也有的在追着汽车跑。这天,这云,这窗,一切都似曾相识,我想起当年居住的带小院的平房,每次抬头看见井口大小的天空有云飘过,都会遐想云层深处是怎样的世界。

  • 鼎煮的汤

    楚大鼎出土于寿县,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馆)的这件,是按照一比一尺寸复制的。楚大鼎是楚国徙都寿春(今寿县)时期留下的礼器,是楚文化鼎盛阶段的代表作。1958年9月,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博物院时,对这件重400公斤的青铜大鼎非常感兴趣,诙谐地说:“这里面能煮一头牛啊!”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