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止秋风凉

刘文勇

版次:03  2025年08月25日

淮南八公偏爱暑,节令中,有三暑。三暑中的处暑,一身轻装,漫步而来。古书《群芳谱》记载:“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处,止也。七月中(农历),暑气至此而止矣。”白居易诗:“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处暑时节,暑止清凉。淮河大地的处暑,暑气疲劳,不再咄咄逼人。云朵懒懒散散地飘悬于空,天空蔚蓝高远,像展开的宣纸,等待淮河儿女书写新的篇章。秋风掠过稻田,稻浪翻滚着细碎的金光,仿佛深情呼唤淮河大地蕴藏的丰富宝藏。月光清澈温柔,清洗了暑夜的粘稠。月光洒在青草叶上,亮亮闪闪,像极玉露。蝉声稀疏,不再高声喧唱。蟋蟀退出旷野,躲在墙角叹息。荷塘疏淡的黄叶代替了溢彩的流光,褪色的嫣红,垂下莲蓬的头颅。秋风凉,雨潇潇。树的枝头呈现出萧瑟。盛夏的恍惚,飘花飞叶,没有迷住秋风敏锐的慧眼,在数不尽的日日夜夜里,将大地染绘出重重叠叠的斑斓。清凉宜人的处暑,淮河儿女置身静地,听虫鸣,品淡茶,赏秋花,阵阵清凉,带来美妙遐想,心舒意畅,怡然愉悦。

处暑时节,清欢多歌。淮河大地的处暑,太阳渐渐削减了炎热的特权,失去了昔日的威风。淮河大地的泥土,用慈爱的双手,捧出金灿灿的果实。秋歌嘹亮,美满喜人。歌声携带着稻米大豆的清香,馈送给淮河子孙的每一滴汗水、每一个希望。广袤辽阔的淮河大地上,金光闪烁,若铺下了一地黄金。田边杨柳枝叶,微风吹来,轻轻摇曳,像是为处暑点缀着动听的音符。淮河大地,满地诗行,满目靓景,满心欣喜。夜晚的星星和月亮,清澈明亮,没有虚幻,只有美好的希望。淮河民谚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凉来暑去,淮河大地的农作物呈现成熟之景,喜庆的丰收就在眼前,淮河劳动者的劳作,将迎来五谷丰登。富饶的淮河大地,时时处处都流淌着生活的蜜糖。秋实已丰,淮河儿女向善而生,向美而行,喝一碗味美醇香的淮南牛肉汤,给生活插上奋进的翅膀,再应大自然的邀约,拥抱崭新而充满豪情的辉煌希望。

处暑时节,风景独特。白昼,热浪如大海般掀起浪波,肆意侵袭温馨的淮河土地。夜晚,温柔的凉风深情地梳理着淮河的角角落落。爽心的凉爽,尽情地清洗着人们燥热的心房,满塘荷香入骨,以它最后的余馨遍撒人间。淮河初秋的雨,绵绵的、细细的,有凉意有温情。撑着油布伞,逍遥洒脱地在雨中漫步,让温柔的雨点滴在脸上、头发上,好似婴儿的柔指轻轻抚摸,那舒心快意,霎时流遍全身。温馨的雨点落在叶片上,那轻微的铮铮淙淙的滴响,宛如黛玉夜阑中的抚琴柔声,又像清风拂过翠绿的竹林,将自然界的温度与音量顿时降低下来。处暑以大自然最温柔最婉约的笔触,将盛夏的热烈与初秋的温凉,绘成一幅夏秋相融而淡雅且蓬勃的画卷。夏的余热疲软无力,初秋的阳光一身欢愉,淮河儿女坐在季节的凉风口,感受着夏天时光的逝去,欣赏着秋天凉爽的馈赠。淮河大地满是初秋的香甜,这是烈日酷暑后秋日的独特风景。

处暑时节,农事忙而有序。处暑时节,淮河地区要割早芝麻,花生成熟等待收获。淮河农人勤劳,收了一季换一季。“立秋处暑地更忙,收了早稻种杂粮。”农人们在处暑时节加强田间管理,喷洒农药,浇水灌地,躬耕除草……汗水里既有夏的火热,也有浅秋的清凉,心中憧憬着金秋沉甸甸的收获。淮河农谚说:“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处暑落下的雨,是农作物的宝。农作物在处暑时节,需要充足水分。秋熟作物处于籽粒充实期,晚稻处于孕穗期,对水分需求量大。处暑前后,气温总体下降,但秋老虎的余威,仍然威胁着娇嫩的农作物。雨水可以降低田间温度,减轻高温对农作物的伤害。

淮河农谚说:“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民俗有“初春早韭,秋末晚菘”之说。菘是白菜别名。字典解释:“白菜,凌冬晚凋,有松之节操。”白菜是淮河人餐桌上必备蔬菜,上可招待来宾贵客,下可果腹平民百姓。淮河河滩地,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子,甚至城区空闲地,都栽有具松之傲骨的白菜。淮河大地的白菜,茎短,立于泥土不散,全靠叶子的包裹。霜降过后,叶子内卷,把嫩黄的芯包于中间,周围是饱满肥大呈牙白色的叶片。著名画家齐白石最爱画白菜,他说白菜是百菜之王,并以此寄语家人亲友:“到头清白”“先人三代咬其根”“菜根香处最相思”等。其中,仅以“清白传家”为题的国画就有许多幅。白石老人笔下“清白坚守”的精神,正是淮河儿女精神风貌与高尚节操的写照。

处暑是有灵性的,信守千年之约而永恒不变。她金属质感强,浓郁而沉静,热烈又清新。当淮河大地漫山遍野泛黄染金时,淮河儿女听到天籁之音、看到三秋桂子、闻到遍地荷香。欢笑与歌声汇成的河流,在淮河大地有条不紊而通达无碍地奔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