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第A01版:高新区新闻
  • “三个提升”打造宜居宜业活力新区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主动探索创新路径,在补短板、强产业、重运营上下功夫,推动城市品质、产业效益和运营能力全方位提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活力新区。

    补短板聚人气,提升城市品质

    淮南高新区以产城融合发展为目标,加快补齐教育、医疗、休闲购物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在教育方面,与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争创为首批“国家级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医疗方面,引进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等5家医院,组建市高新医院管理集团,打造覆盖全区的“1+8+N”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生活配套方面,投用春申里商业街、邻里中心、山南儿童公园等一批生活服务设施。通过这些举措,新区人气渐旺,常住人口从2020年13.3万人增长到目前的23.1万人。目前,淮南高新区正紧抓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周边民宿、酒店等配套设施开发,打造近悦远来的商文旅融合新区,同时持续优化“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服务体系,为新城区注入老底蕴。

  • 精准考核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优争先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充分发挥体制机制改革对园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以绩效考核为核心,在“精准”“精简”“精细”上下功夫,着力优化绩效考核体系,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精准设定,凸显创优争先导向。坚持简化流程、精准设计,将国家级高新区、省级开发区等关键性、引领性指标纳入重要考核范畴,加大经济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攻坚等核心工作的权重,牢固树立争先进位的意识。2024年,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省级开发区考核分别前进4位、2位,省级大数据战新基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考核均实现进位,真正使核心指标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充分发挥考核“探照灯”作用,通过2023年绩效考核梳理出各部门短板弱项问题48个,逐条进行反馈并持续跟踪,倒逼各单位整改提升。

  • 夯实法治根基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扎实开展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用法治引擎赋能基层治理,构建人民调解网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升法律服务温度,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乡村建设,落实“1+N”行动的特色做法,全区78名法律明白人、2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与村(居)法律顾问结成对子,将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参与基层法治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普法志愿者、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利用法治宣传工作微信群等载体发布法治信息600余条。

  • 暖心志愿服务 展示城市热情

    3月29日下午,《六姊妹》粉丝见面会暨万人共品淮南牛肉汤活动在淮南奥林匹克中心举行。在淮南牛肉汤品鉴区,淮南市青年志愿者、淮南高新区党员志愿者在现场开展秩序维护、核验入场二维码、餐盒回收保洁等服务,用自己的微笑和行动保障活动开展,服务来自各地的嘉宾和游客,积极营造干净卫生整洁的品鉴环境,充分展现了淮南人民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图为淮南高新区党员志愿者正在回收餐盒、擦拭桌面。

  • 多维发力强治理 增强服务促和谐

    本报讯 淮南高新区坚持全域思维、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完善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建设、丰富文化活动上持续发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增强为民服务质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全面开展物业测评,发布物业红黑榜,组建业委会32个,成为业主与物业之间“连心桥”,共商共议事务,提升群众自治能力。积极推动综合执法进小区,设立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开展综合执法120余次,解决问题200余个,打造文明和谐有序的小区环境。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播撒文明火种,传递文明新风尚。

  • 用活远教站点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本报讯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三和镇聚焦党员教育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新路径、新举措、新方法,将远程教育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宣传、教育、服务”功能,在夯实党员教育基础、丰富党员教育形式、提升党员教育实效上不断发力,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 深化改革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淮南高新区卫健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秉持“公平、可及、质效”的行动指南,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持续加大卫生健康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模式,全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