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郑义强 王诗尧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A01  2025年04月02日

2024年,淮南高新区卫健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秉持“公平、可及、质效”的行动指南,围绕“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持续加大卫生健康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模式,全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

抓改革强基础,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区卫健中心积极推进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把优质医疗资源往基层推动延伸,持续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以“强区、活乡、稳村”为目标,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及高新医疗集团,构建“1+8+N”运营管理体系(即高新人民医院为“龙头”,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N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高新医疗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分工,确保各成员单位机构性质、承担职责、人员身份、资产关系、投入机制“五不变”。高新人民医院与弘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24年内均已开诊运营。其中,高新人民医院秉持“大专科、小综合”理念,树立“4+2”特色科室建设目标,目前除血透中心外均已开诊。同时,该院通过专科联盟建设,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合作建立特色科室,实施差异化互补发展战略,形成多个特色专科中心。

建机制育人才,凝聚内生发展动力

区卫健中心积极改进高新医疗集团人才机制,实施人员聘用制度和双向选择机制,进行薪酬体系改革,探索家庭医生绩效分配新模式,重点向临床、公共卫生一线及业务骨干等关键岗位倾斜。实施一体管理,村卫生室财务账目统一由第三方公司管理,人员由高新人民医院统一配置,实现人员、财务、物资一体化管理,逐步推进医疗机构服务管理协同高效。完善基础设施,多方筹措资金,对20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标准化建设及设备更新,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焕然一新。开展大学生村医专项行动,目前已有18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在职,有3名村医参加省学历提升项目。推进常态化培训,邀请资深医学专家,举办各类培训活动5次,累计培训千余人次。多次推荐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市级基层能力提升项目,通过专家“传帮带”强化关键领域知识技能。畅通人才晋升渠道,通过岗位自主竞聘与双向选择,以事定岗、以岗择人,突出绩效,优绩优酬,让人才有更多发展机会。

优服务保民生,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区卫健中心积极谋划基层卫生服务网格,计划按照每4万名居民配备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万名居民配备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15分钟健康生活圈,全面满足居民群众健康需求。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辖区高新人民医院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积极投身创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级推荐评审阶段和“社区医院”创建市级验收并顺利挂牌。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在26个村及社区建立基层公共卫生委员会,组建“1+N”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签约服务为“突破口”,给居民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区签约服务人数达7.7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5%。同时,全面实施便民惠民十大措施,推出门诊延时服务和周末疫苗接种等便民举措,全面推广“一码通”服务,进一步简化看病结算服务流程,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