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 强担当抓落实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4月1日上午,全市离退休干部“双先”大会暨老干部工作会议在市政务中心举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黄世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精神及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全国、全省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名单,发布了全市发挥正能量作用突出的先进典型。

  • 打造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田家庵样板”

    近年来,田家庵区按照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筑起综治品牌“新高地”,构建高效调处“新格局”,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打造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田家庵样板”。

    筑起综治品牌“新高地”

  • 知名高校青年人才淮南行交流座谈会举行

    本报讯 4月1日下午,“淮才可遇”全国知名高校青年人才淮南行交流座谈会在淮南迎宾馆举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黄世伟出席交流座谈会并致辞。

    黄世伟在致辞中介绍了淮南市情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淮南市高度重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2023年在全省率先制定面向全国知名高校优秀青年人才的专项招录举措,相关做法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当前的淮南,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提速增效发力期、跨越发展窗口期,更加渴盼人才、更能承载人才、更会成就人才。希望大家了解淮南、选择淮南、筑梦淮南、建功淮南,与我们一道,共同书写现代化美好淮南新篇章。

  • 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结业启新程

    本报讯 3月31日下午,2025年淮南市自主就业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试点班在淮南联合大学圆满结业。为期5天的培训通过政策解读、职业规划、心理调适、技能就业等课程,助力退役军人完成社会角色转型,并举办专场招聘会推动就业对接。

    据介绍,此次培训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淮南联合大学、潘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毛集实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淮南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共同举办,采用“培训+就业”模式,为学员提供技能提升、岗位推介及创业指导等一体化服务。培训期间强调永葆军人本色、加快角色转换、勇立时代潮头,鼓励学员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同时要求严守纪律、发扬部队作风,确保学用结合。淮南联大配备优质师资及教学资源,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延续跟踪服务机制,为学员就业创业提供长效支持。

  • 缅怀英烈寄哀思 赓续血脉勇奋进

    本报讯 清明祭忠魂,丰碑砺前行。4月1日下午,凤台县人武部组织60余名民兵来到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用鲜花和敬意祭奠英雄、寄托哀思,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市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肃穆庄严,全体人员齐唱国歌,随后全场默哀、敬献花篮,所有人神情凝重、深切悼念长眠于此的烈士。默哀毕,民兵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为英烈们献上一朵鲜花,并仔细擦拭每一块墓碑,深切感受烈士们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牺牲精神。在烈士事迹陈列馆,全体人员聆听英烈们前仆后继的革命故事、勇于牺牲的光辉事迹,从英烈的奋斗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 淮桐高速淮南段路基4标工程建设加速推进

    本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安徽建工路桥承建的淮桐高速淮南段路基4标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近300名建设者正紧张地进行施工,充分利用春季施工“黄金期”抢抓生产。项目已完成桥梁桩基、梁板预制和钢箱梁架设,目前正在进行土方96区填筑,整体进入桥梁附属施工阶段,计划今年4月底实现该标段贯通。

  • 我市“四化并举”推进精准帮扶

    本报讯 今年以来, 我市实施“四化”工作法精准帮扶困难职工,截至目前,已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70余万元,地方配套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帮扶、慰问全市企事业单位困难职工7400余名。

    建立常态化摸排机制。我市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监测机制,总工会、民政、医保等部门联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信息采集等方式,对全市职工大额医疗支出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做到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应帮尽帮,确保帮扶工作全覆盖、无遗漏。

  • 缅怀先烈担使命 红色精神薪火传

    本报讯 清明追思,铭记历史。近日,淮南经开区实验学校开展“春风满怀”思政课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市烈士陵园祭扫,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在市烈士陵园,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缅怀之情在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齐唱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告慰烈士们新时代的青少年未曾忘记历史。随后,大家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清扫墓碑、敬献鲜花。活动中,同学们还在纪念碑前齐声宣誓,以铿锵有力的誓言纪念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坚定表达继承先烈遗志、强国复兴有我的决心。

  • 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 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通讯员 孙晓丹

    乡镇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2024年以来,大通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围绕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目标,采取有力措施,细化任务分工,持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司法所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 人大监督与检察为民良性互动助力家庭教育

    近日,田家庵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等一行实地参观田家庵区人民检察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现场观摩工作站的读书角、法治宣传栏、照片活动墙等特色功能区,深入了解检察职能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此次实地参观为完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彰显了人大监督与检察为民的良性互动。田家庵区人民检察院表示,将持续深化“检察+家庭”协作机制,以法治力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通讯员 袁 玲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摄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