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综治品牌“新高地” 构建高效调处“新格局” 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

打造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田家庵样板”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02  2025年04月02日

近年来,田家庵区按照中央政法委和省委政法委关于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筑起综治品牌“新高地”,构建高效调处“新格局”,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打造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田家庵样板”。

筑起综治品牌“新高地”

田家庵区综治中心在黄金地段形成了“政法一条街”,“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营造出强大的综治集聚效应,区委政法委凭借扎实的工作获得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区、全省安全感调查全区安全感指数100%;区综治中心也先后荣获“安徽省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和“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1月,升级改造后的综治中心接待、化解、办公等区域面积约1200平方米,整合了各类社会治理资源,以“1+3+6+N”(一个中心,3个专业接待大厅,6间特色调解室,微型法庭、心理驿站、城市书房等多个功能室)模式为班底,积极推动法院、公安、司法、人社、信访等近20家单位进驻中心,切实让群众“只跑一地、只登一网、可解万事”。科学设置15个接待窗口和6个专业调解室;建成心灵驿站,实现矛盾化解“事心双解”;法院“舜心法庭”入驻中心,针对权责清晰、案情简单的诉讼案件可开庭审理。

2024年12月30日,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派驻员额法官、调解员各一名,书记员2名入驻区综治中心,打造“法院+综治”多元调解“新高地”。法院对行政案件精准分流,完善先行调解对接流程,整合资源力量,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职能作用,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与行政机关、行政复议机构、人民调解组织搭建先行联动调解机制。目前,法院与区综治中心共同招募特邀调解员109人,调解员成为连接法院与综治中心的纽带。

构建高效调处“新格局”

田家庵区委政法委制定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工作职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升综治中心统筹能力;规范化解流程,制定《区级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流程规范》,采取“中心吹哨、部门报到”集中受理、分流指派、跟踪督办、化解销号。

全流程闭环工作模式,开设热线电话(妇联12338)、网络平台(如政务APP、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投诉入口)等线上通道,确保群众能通过多种方式反映矛盾纠纷;规范闭环管理,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全过程闭环处置流程,按照“受理—研判—吹哨—调处—结案—回访”流程规范管理。

田家庵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入驻田家庵区综治中心以来,区人社局积极融入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工作格局。在综治中心设置专门接待窗口,确保群众劳动保障相关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理,切实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件事”。今年1月份以来,共参与调解劳动争议纠纷156件,成功化解156件,涉及劳动者1682人,涉及金额4200万元。

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

田家庵区委政法委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开展前置调解,把争议消弭在萌芽状态。织密网格深挖矛盾线索,发动614名网格员,依托淮南“e治理”平台,精准摸排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2024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排查上报各类事件约9万条,网格长第一时间受理办结,筑牢了矛盾纠纷预防的第一道防线。创新化解模式凝聚调解合力,秉持“预防为主、全力调处”原则,推行递进式矛盾化解模式,分层分类开展调解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建强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多元调解功能,建立全区人民调解、多元调解等调解员信息库。

自今年1月区综治中心升级改造以来,已接待受理劳动争议、物业纠纷、行政争议、婚姻家庭等各类来访事项829件,成功化解524件;接待讨薪群众142批次,帮助1520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近4000万元,创新矛盾化解“新机制”彰显了强大的矛盾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