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1日 第03版:淮河
  • 村落里的风华岁月

    故乡的童年时常听大人们讲,烟波浩渺的洪泽湖底下有水漫的泗州城,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水底有塌陷的安丰城。两座繁华之城之所以遭大劫,有多种民间传说,基本上都是城民有劣迹而被上神惩戒所至。不论善恶美丑,还是春花秋月,都在我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然而做梦也未曾想到,在我步入不惑之年时,我的家乡——后郭家,也将要慢慢沉入水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 一次改变政治格局的“封爵”

    沈国冰

    《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这段话是《史记·楚世家》里的原文。有理由充分相信,即便不翻译成为白话文,大家都能读得明白。

    《史记·楚世家》中的寥寥数语,显得平淡无奇而又云淡风轻、波澜不惊。

  • 淮寿,岁月沉淀下的一份深情厚谊

    《六姊妹》的热播,在淮河两岸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伊北,这位才华横溢的淮南籍作家,他的笔触犹如一台时光机,自如地穿梭于淮南的过去与未来之间,将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市井人情、历史沧桑细腻地跃然纸上。作者不仅展现了淮南的岁月流转,更赋予了这片土地鲜活的灵魂与温度。

  • 百年党史中的小学故事(上)

    在我党成立之初,很多早期党员利用小学教员身份作掩护,回到家乡开展革命、发展党员,很多小学就成了我党的早期秘密联络点。淮南一直都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许多小学都留下了我党早期革命活动的足迹,即使百年沧桑,仍然静静地伫立着见证着那些风云变化。

    小甸集小学。地处寿县东南部的小甸集,是安徽第一面党旗冉冉升起的地方。1922年,寿县籍青年曹蕴真、徐梦周在上海经施存统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曹蕴真等人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马克思主义,吸收进步青年入团,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甸集特别支部,直属团临时中央局领导。特支以小甸集小学为活动中心,在师生和农民中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展工农群众反帝反封建。寿县团组织的成立,为寿县党组织的成立创造了条件。1923年冬,按照党中央指示,在小甸集小学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小甸集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曹蕴真任书记,鲁平阶任组织委员,徐梦周任宣传委员。特支成立后,以小甸集、瓦埠、李山庙等小学为阵地,党员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革命思想、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壮大革命队伍。直至1924年9月,小甸集特支停止活动。特支的成立,开创了安徽早期革命运动的先河。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