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1日 第A02版:淮河
  • 正定保卫战中的独立第四十六旅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不久,日军攻陷了保定,直逼石家庄。为了保卫石家庄这个战略要点,阻敌南下,同年10月,国民党组织了正定保卫战。原国民党独立第四十六旅,参加了这次战役。

    这个旅的前身是西北军的第二师,缩编为独立第四十六旅,1936年驻河南,归刘峙直接指挥,旅长为寿县籍九龙乡人鲍刚(1897~1940)。该旅辖两个团、一个独立营,第七三六团团长为辛少亭,第七三八团团长为廖运周。“七·七”事变发生时,该旅正在平汉线信阳武胜关地区。8月下旬,国民党国防部电令,要求部队开赴北平南口归汤恩伯指挥,增援第十三军作战。当该旅到达河南彰德(现安阳)车站时,汤恩伯通知鲍刚十三军已由南口撤至彰德补充休整,四十六旅即在彰德下车待命。汤恩伯见此旅阵容整齐,士气高涨,但装备较差(每连只有三挺轻机枪,步枪老化严重),于是建议把该旅与第十三军混合整编。鲍刚虽不情愿但也无法直接拒绝。消息传开,反响更为强烈,一致反对分散补充,要求开到前线作战。在这种情况下,鲍刚电话请示南京,同时派代表到开封向刘峙呼吁。就在这时,国民党部队在保定抗战失利,日军沿平汉线南犯,国军无部队抵抗,从保定撤退的部队秩序混乱。面对这种情况,刘峙命令鲍刚率部迅速开往正定,占领据点,滞敌前进,掩护撤退的部队,并配合第八十三师固守正定城,确保石家庄的安全。全旅阴差阳错地实现了到前线抗敌的愿望,无不欢呼雀跃。

  • 单刀赴会 那个九岁男童赶赴咸阳

    沈国冰

    1

    在秦国东出的征途上,向来充满了崎岖和艰辛。

    历代秦王,为了实现一统天下的伟大梦想,经历很多不得已,也会有很多妥协。

    即便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秦昭襄王嬴稷,亦是如此。

    有一段时间,秦昭襄王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强劲对手楚国,主动向赵国示好。

    赵惠文王赵何对秦国很不信任,于是提出让秦昭襄王派安国君嬴柱到赵国来当质子。

  • 寿春古运河揭秘

    大凡运河,无不有水系支撑。京杭大运河如此,寿春古运河也不例外。初闻如雾,一条自安徽寿县芍陂大香门经南城濠至东淝河的水道,被称为“运河”,当有深意。

    相传孙叔敖造芍陂以灌田,据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二“肥水”条载“(芍)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道光《寿州志》卷四《山川》称“香门陂,今安丰塘之大香门”。这说明包括大香门在内的“五门堰”,灌溉肇事于战国孙叔敖,并未及漕运。寿春漕运,始自三国之魏。《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载,邓艾于芍陂北堤“大香水门,开渠引水直达城濠,以增灌溉,通漕运”。这是对寿春古运河最早的记载。梁子琦《按院舒公祠记》说,邓艾“于芍北凿大香水门”,“通漕运”,认为“凿”大香门系邓艾所为。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