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7日 第A04版:理论探究
  • 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析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青年群体作为新时代征程上实现“两个全面”目标的生力军与希望所在,其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构建,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

  • 构建全球视野下的淮河文化传播新格局

    在全球化与多元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淮河文化“走出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践。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深化文化融合、拓宽国际视野等方式,将淮河文化的历史韵味与现代风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和传播力。同时,这一过程也将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价值互鉴。让淮河文化以国际化的语言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体系,不仅是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还是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焕发时代光彩的关键之举。

  • 韩非道论思想中的法律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韩非,认为其“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思想具有深厚的道论渊源,沿老子、黄老之道论传统而形成。但韩非的道论思想更关注“道”的规律性,并通过“理”这一中介衍生出一种国家主义立场的工具主义法律观。这种带有强烈实用主义色彩的法律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和功能,为当下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与反思。

  • 浅析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实施

    幼小衔接是幼儿进入小学前的过渡阶段,是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科学的幼小衔接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扎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德,帮助幼儿快速融入小学生活,还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萌芽阶段,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主要目标中,也提到萌发幼儿爱劳动的良好品德和培养行为习惯。在当前背景下,学前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幼儿园要通过加强幼儿劳动教育和体验,让幼儿获得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本文结合幼小衔接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实践需要,通过分析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实际意义,从多方面探索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