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探析

蒋东升

版次:A04  2025年01月17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青年群体作为新时代征程上实现“两个全面”目标的生力军与希望所在,其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构建,直接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未来。

以教育引导为主线

我们要将理想信念的根基构筑于对科学理论的深刻认同之上,对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之中,对基本国情的全面理解之内。

其一,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理想信念教育需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促使青年将其精髓要义内化为坚不可摧的政治信念,转化为指导自身行为的行动纲领,为青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其二,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互动研讨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青年在参与中感悟历史,在体验中深化理解,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其三,加强基本国情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紧密联系国家发展实际和青年成长需求。通过举办国情讲座、开展社会实践、推广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全面了解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与面临挑战,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国情教育通过贴合青年生活实际,如日常化、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以及系统深入的国家文化、历史、法律教育,激发青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以实践养成为支撑

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细节、关注小事,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青年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其在细微之处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一,在于“细致入微”的落细。这意味着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日常生活当中,使之日常化、生活化、具象化。通过设计贴近青年实际、易于接受的教育活动和载体,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让青年在参与中感悟,在体验中认同,使理想信念的种子在青年心中悄然生根,逐渐发芽,茁壮成长。其二,强调“以小见大”的落小。我们应鼓励青年积极寻找并学习身边的榜样典型,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以其实际行动诠释了理想信念的力量。通过树立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旨在点燃青年内心的激情与梦想,激发其自我超越的内在动力,不仅提升了个体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更在无形中为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航标与行为典范。其三,注重“知行合一”的落实。将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结合,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体系。通过组织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挑战中成长成才。

以健全制度为保障

其一,强化组织机制建设,确保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完善的组织体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共青团等青年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二,构建全面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体系。在教育理念层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在教育模式上,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的与时俱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其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通过定期调查、跟踪反馈、数据分析等手段,持续了解、掌握、追踪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并据此动态调整和优化教育制度安排。

以协同共育为合力

推动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的主体间深度联动,需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维度协同发力,共同构筑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固防线。其一,强化家庭作为理想信念教育起点的关键作用。家长在参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进行自我觉醒,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自我鞭策,成为孩子心中可信赖的榜样。在新时代背景下,家长应致力于家庭环境的营造与优化,通过传承优良家风、践行科学家教、弘扬正向家训,让家国情怀在家庭中生根发芽,进而以家庭的小气候影响并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与提升。其二,充分发挥学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学校应精准把握各教育阶段的特点与需求,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在大、中、小学阶段的一体化衔接与协同推进。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同时,学校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担当起桥梁角色,在家庭与社会之间发挥协调与联动作用,为青年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其三,重视社会风气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涵养作用。社会风气是青年成长的重要外部环境,其优劣直接影响青年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巩固。因此,应大力彰显主流价值,弘扬时代精神,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加强媒体宣传、舆论引导、文化熏陶等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单位系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