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第A01版:凤台新闻
  • 打造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顾桥范”

    “我们的这一模式叫漂浮水稻,主要推行水稻浮床种植,上面种水稻,下面网箱养殖水产品,种养结合,既把沉陷区水面充分利用了起来,也恢复了采煤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近日,在凤台县顾桥镇凤栖湖两万亩沉陷区水域西南角,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教授葛建华指着首期50亩试验区向记者介绍。

  • 凤台县奖扶表彰“非遗”传承杰出人才

    本报讯 近日,凤台县召开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精品创作生产表彰大会,对近年来在非遗传承保护方面和文化精品创作方面做出卓有成绩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和奖扶。

    凤台县是文化大县,也是“非遗”大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5个、市县级20个。凤台县高度重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加强对花鼓灯、推剧、淮河大鼓、火老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讲好“非遗”故事,把“非遗”文化资源作为最响亮的“文化名片”来打造,让传统文化既富有时代特质,又贴近百姓生活。

  • 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图景

    “如今家家门前马路宽敞,水泥路直通各家大门,一路绿树、一路鲜花,家家户户楼房耸立,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以前的泥巴路、大水坑再也没有了”。近日,在路灯下散步的凤台县钱庙乡陈圩村村民齐茂金聊起家乡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钱庙乡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给村民带来的幸福写照。

  • “三夏”时节麦收忙

    正值“三夏”时节,凤台县各乡镇小麦产区陆续进入收获期,收割机在麦田里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图为凤台县古店乡前刘村一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机在作业。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李士林 摄

  • 小麦抢时开镰 农机挥戈出战

    68万亩小麦抢时开镰,3000台农机挥戈出战!

    近日,凤台县岳张集镇六院村万亩小麦攻关田里,机声隆隆,响彻四方,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插,7辆运粮车穿梭往复。

    “我们合作社投入22名农机手轮番上阵,做到人歇机不停,抓住好天气,昼夜奋战,一周之内就能完成一万多亩订单小麦的收割任务。”岳张集镇六院村怀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怀彪告诉记者。

  • 麦田里的党员服务队

    “岳张集镇党员干部为我们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们想得真周到,当路过镇政府办公大楼门前,就能看到《岳张集镇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中的红牌子,到各个村还有村党员干部热情接待,不仅免费为我们提供住宿,在作业的时候还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把一瓶瓶清凉的矿泉水,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机手的手中……”

  • 凤台县推行预购商品房“码上”登记

    本报讯 凤台县不断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拓展不动产单元代码和预告登记制度在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等各领域的应用,在全省率先推行“许可即赋码、预售即登记、买房即发证”登记新模式。

    据悉,这一新模式即是商品房建设项目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以幢为不动产单元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量化,在地籍系统建立房地一一对应关系,将不动产单元代码和预告登记申请事项嵌入商品房买卖合同。在房屋预测阶段,将取得预销售许可的房屋提前建立不动产单元号并进行“一码关联”,通过唯一编码进行房屋预销售和不动产登记联动管理,实现商品房网签备案和预告登记“一件事一次办”。购房人利用智享平台,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签订电子商品房买卖合同,生成以不动产单元号为基础信息的二维码,一键提交完成预购商品房电子合同和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电子证明,实现网签备案和预告登记一次申请、一次办结,全程电子化操作。截至目前,凤台县通过该模式已为群众办理170余笔业务,极大提升了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便利度。(本报通讯员 安 东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