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抢时开镰 农机挥戈出战

本报通讯员 徐艳友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A01  2024年06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8万亩小麦抢时开镰,3000台农机挥戈出战!

近日,凤台县岳张集镇六院村万亩小麦攻关田里,机声隆隆,响彻四方,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插,7辆运粮车穿梭往复。

“我们合作社投入22名农机手轮番上阵,做到人歇机不停,抓住好天气,昼夜奋战,一周之内就能完成一万多亩订单小麦的收割任务。”岳张集镇六院村怀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怀彪告诉记者。

怀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也是凤台县订单小麦服务最大的合作社。据徐怀彪介绍,今年不仅新增了收割机和运输车,还新上了两组60吨烘干机,扩建了一处容量3000吨的小麦仓储,确保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在凤台县杨村镇店集村千亩连片土地托管示范田里,90后新农人陈骞戴着草帽,头顶烈日,边指挥着麦田里的农机抢时收割,边同农户们一起忙着收粮运粮。

陈骞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全国标杆基层社。陈骞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除完成自己托管的两千亩小麦外,还承担着周边村1500亩小麦的订单服务。按每台收割机日均收割100亩来算,6台收割机不到一周时间就可完成所有订单收割任务。

凤台县是皖北粮食重镇,也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自2008年以来,小麦收成已实现“15连丰”。今夏,为确保全县68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入夏以来,该县提早谋划组织,根据小麦种植面积、机具拥有量情况,制定夏粮抢收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服务组织指导机手对作业机械进行检修和调试,保障机具状态良好,督促农机经销企业组建农机维修服务队,配备维修服务车,并开展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

“午收前,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向农机手宣传农机安全驾驶操作、火灾预防等知识,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机安全宣传和执法检查,对联合收割机防火罩和灭火器配备、烘干中心和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收储点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情况进行重点检查,预防农机事故和火灾发生。”凤台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米占喜告诉记者。

在小麦开镰前夕,该县成立3个“三夏”工作指导服务组,设立3个跨区机收接待站,组建18个应急抢收作业队和8个农机维修服务队,加强遍布各乡镇的108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机械调度,提高应急抢收能力。

“今年夏收期间,全县投入大型联合收割机3000余台,以及大中型拖拉机、烘干机2800多台套,机收率稳定在99.7%以上,力争一周左右基本完成小麦抢收任务。同时,做好应急准备,扩建烘干库房5.1万平方米。”米占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