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和美乡村幸福图景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栾绪标

版次:A01  2024年06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今家家门前马路宽敞,水泥路直通各家大门,一路绿树、一路鲜花,家家户户楼房耸立,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以前的泥巴路、大水坑再也没有了”。近日,在路灯下散步的凤台县钱庙乡陈圩村村民齐茂金聊起家乡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是钱庙乡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给村民带来的幸福写照。

近年来,钱庙乡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多措并举,大刀阔斧地开展人大环境整治行动。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坚持高位推动,让清洁行动成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细化工作举措,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工作模式,从上到下全方位推进,大力推进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结合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的评比,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激发户与户、组与组之间的竞赛,通过小环境的改变,促进农村大环境的改观,以家庭面貌的焕然一新助推村庄面貌的全面提升。以综合治理、长效管理为抓手,多方联动,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促进“颜值”“气质”双提升。督促各村持续抓好“五项”清洁、清理“十堆”、治理“八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推进,消除死角死面,杜绝脏乱差,保持村庄常态化干净整洁。紧盯人居环境整治薄弱环节,将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硬化、房屋改造、墙体美化、文化休闲设施建设、断壁残垣拆除、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乡村“颜值”迅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和美乡村的环境底色不断擦亮。

据了解,近年来,该乡共计硬化村庄道路23.4公里,16个村居民家前宅后主干道安装了路灯,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已累计拆除残垣断壁110多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200余吨,整治黑臭水体97个,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735户,改造坑塘71口。为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由乡人大、乡纪委牵头组织人大代表分片开展督查,聚焦村内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对存在问题立即反馈,交由相关责任人逐一进行整改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