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年),芈姓,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楚国期思邑(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人,曾三次担任楚国令尹(宰相)。他以中国“循吏”第一人的身份在历史上出现,他给淮南人民留下的遗产是泽惠当地2500余年的芍陂(安丰塘)。
何谓“循吏”?按照司马迁解释,就是遵奉法律、按照情理办事的官吏。在司马迁时代,能进入他视野的循吏只有5个人,即楚国孙叔敖、郑国子产、鲁国公仪休、楚国石奢、晋国李离。两千多年过去,老百姓能够记住并了解的,恐怕也只有孙叔敖和子产了。
淮河文化是安徽的四大文化圈之一。安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形、地貌的特点,形成四大文化圈(包括淮河文化、庐州文化、徽文化、皖江文化),各具特色,影响深远,淮河文化因基本上均在安徽淮河两岸,作为区域文化,故可综合称皖文化,是炎黄子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广大历史爱好者心目中,两晋可以说是中华国运最为黯淡的一段时期,不用说根本比不上强唐、雄汉,就是积弱的南宋也没有落到东晋那种朝廷政令不出扬州、抑荆州权臣之鼻息的田地。明明在大一统之前,互不相让的魏、蜀、吴三国还各自完成了攻打异族的壮举,统一天下的晋朝反而被各路崛起的少数民族赶出了中原。
现代意义上的淮南城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作为淮南城市雏形的三镇,早期是村落稀疏、荒野未开、盗匪遍地、交通不便之地,如九龙岗“在建矿之初,为仅有三户居民的小村庄”,田家庵“昔为荒村”。1930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淮南煤矿局,始有近代淮南之名。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建市与一五计划的大规模建设,淮南才真正成为了一座现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