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循吏孙叔敖

周 强

版次:03  2023年10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孙叔敖纪念馆

孙叔敖雕像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年),芈姓,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楚国期思邑(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人,曾三次担任楚国令尹(宰相)。他以中国“循吏”第一人的身份在历史上出现,他给淮南人民留下的遗产是泽惠当地2500余年的芍陂(安丰塘)。

何谓“循吏”?按照司马迁解释,就是遵奉法律、按照情理办事的官吏。在司马迁时代,能进入他视野的循吏只有5个人,即楚国孙叔敖、郑国子产、鲁国公仪休、楚国石奢、晋国李离。两千多年过去,老百姓能够记住并了解的,恐怕也只有孙叔敖和子产了。

孙叔敖所以成为天下第一循吏,是由他的政治品质和道德操守决定的。

心中有民

孙叔敖小的时候,心里就想着别人。有一次出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他将蛇杀了埋掉后回家,哭着对母亲说:“我听说人见了两头蛇就会死。刚才我看见了它,恐怕我也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问他蛇现在何处?他回答说:“我担心别人见到这条蛇也会死去,就把它杀掉埋了。”母亲说:“你做了好事,老天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这就是最朴素的家风教育。因为平安无事,他更相信母亲的话,要做好人,必须要多做好事。楚国老百姓后来都知道了这件事,听说他将出任高官,都很高兴地说,“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孙叔敖当了令尹后,在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法令时,他体恤民情,努力做到亲民便民爱民。楚庄王嫌弃楚国的车子太小,于是命令全国一律改造高大的车子。孙叔敖劝谏说,如果以行政命令来强制推行,一定会招致老百姓的反感。不如把都市街巷两头的门限都做高些,低矮的车子过不去,人们自然会将矮车改造成高车。后来这样做了,果然在老百姓中没有引起什么波动。当时楚国流通贝壳形铜币“蚁鼻钱”,楚庄王认为这种货币重量太轻,下令改铸大币,强令流通。老百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商贾们也蒙受损失,纷纷放弃经营,引起市场混乱。于是孙叔敖劝说楚庄王,恢复原来流通的蚁鼻钱,很快市场又恢复了繁荣。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鼓励大家在秋冬季节进山,采伐竹木,就地贮存。待春夏山水泛滥,再顺流运出售卖,老百姓从辛苦的劳作中得到实惠,自然要感恩政府。联想起战国时代孟轲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但孙叔敖的民本“实践”却比儒家亚圣孟轲的理论要早出250多年。

心中有国

非常庆幸,孙叔敖执政时,辅佐的是明君楚庄王。

楚庄王是位很有抱负的国君,“一鸣惊人”说的就是他的故事。这时的楚国正处于上升时期,东部疆界已经扩展到安徽省的无为与巢湖之间,淮南地区早已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楚国军队的战胜攻取,新区域的治理消化就成为宰辅孙叔敖的职责。他行使宰相的权力,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兴修了若干宏伟的农田水利工程,比如淮南的芍陂,在他河南省家乡的期思陂,还有湖北省内沟通长江和汉水的“云梦通渠”。现如今,期思陂早已堙没,云梦通渠也只在有关专业地图中才偶有出现,而芍陂至今仍然在发挥着效益,成为寿县人民的当家塘、幸福塘,“寿人至今德之”。

在孙叔敖心中,“国”与“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众多的水利工程竣工,丰产的稻米填满了老百姓的米袋子,利民;源源不断的军粮输送至争霸前线,利国。同时,他还注重冶金业、牧业和渔业的发展。尤其是鼓励民众上山采矿,使楚国的青铜冶炼和铸铁工艺在诸侯中处于领先地位,国力也不断增强。

孙叔敖执政期间,楚国社会出现少有的“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安乐祥和景象。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军与霸主之国的晋军会战于位在河南省郑州市的邲地,楚军一举获胜,楚庄王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成为春秋时期第三位霸主,作为宰辅的孙叔敖功不可没。

心中有戒

《列子·说符》和《淮南子·道应训》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隐士狐丘丈人对孙叔敖说:有三种情况会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一个人地位高了,任何人都嫉妒;官做得太大,君主不放心;待遇高了,承担的责任就大,招致的仇怨也就多了。孙叔敖表示,我的地位越高越要谦虚,要对别人更加尊重;我的官越来越大,我也越来越小心,没有一点傲慢;我的待遇虽然越来越多,但可以用来帮助更多的贫困者。我以后就用这些做法来免除“三怨”。

楚国王公贵族出行都用膘肥体壮的公马拉车,但他出行乘坐的只是竹木做的旧车,驾车的也是瘦弱的母马。侍从们看不过去,就问他,“驾驶又新又好的车子才安全,用健壮的公马拉车速度才能快,穿狐皮做成的衣服才暖和,国相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服饰穿得漂亮,应当显得谦恭一些才是;小人服饰穿得漂亮,容易表现得倨傲无礼。我这个人德行不够,不能承受啊!”

孙叔敖淡泊名利,将高官厚禄看得很轻,“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也是如此,他的妻子从来没穿过丝绸一类的高档服装,驾车的马匹也从不喂上等饲料。

孙叔敖的身后有些令人泪目。他在任期间,功劳卓著,但从不接受楚王的封赏,家无余财,晚年非常穷困。孙叔敖病危弥留之际还告诫儿子:大王多次要封赏土地给我,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楚王一定会给予你们很丰厚的赏赐,但是你们千万不能接受,只能选择偏远的薄地去生活。后来,孙叔敖的子孙生活极端困顿,伶人优孟以演戏的形式向楚庄王反映了情况,楚庄王大受震动,于是准备封赏,但孙叔敖后人只接受寝丘之地,也就是埋葬亡人的荒丘。因为偏处一隅,无人觊觎,使得孙叔敖后人能够存身自处,家世绵延。

孙叔敖主持兴修的安丰塘在民间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称,现在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北魏之前,当地的老百姓就在安丰塘北岸修建了孙叔敖祠堂,对这位“循吏”进行永久纪念。现在,风光绮丽的安丰塘和古色古香的孙叔敖祠堂已经成为淮南旅游的地标风景之一,孙叔敖也以这种形式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