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0日 第03版:综合新闻
  • 我市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动好戏连台

    本报讯 为进一步丰富市民群众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策划推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3迎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从1月22日(大年初一)至1月27日(大年初六),在人民公园下沉广场1952大舞台,精心推出“非遗进万家:龙狮闹春、锣鼓表演、踩街”等系列精彩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度过一个文明喜庆祥和的春节。

  • 移风易俗迎新春 文明健康育新风

    春节期间既是人员流动、聚集的高峰期,也是嫁娶、走亲访友的高峰期。为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淳朴民风,营造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日前,淮南经开区文明办联合区社会发展局举办“文明节俭贺新春,移风易俗过大年”活动。

    “大爷您好,这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资料,您看一下。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噪声扰民,易发生火灾、危及公共安全,而且严重污染空气。我市已经在2019年1月施行了《淮南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经开区全域禁燃,请您和家人远离烟花爆竹,向朋友、邻居们做好宣传,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城市文明。”记者来到活动地点五一公园健身广场时,社区志愿者小罗正向现场居民介绍着。

  • 我市五个农产品获全省“2022年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殊荣

    本报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全省“2022年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名单,我市淮南益益营养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牧场纯牛奶、凤台县国武粮油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糯米、淮南佳益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状元香米、安徽国精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软香米、安徽省寿县丰茂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六寿园大米荣获全省“2022年我最喜爱的绿色食品”殊荣。

  • “春风”送岗位 就业惠民生

    1月18日,家住凤台县城关镇的付小龙特别高兴,他原是一家煤矿企业的电工,去年11月由于身体原因离职后,一直赋闲在家,前不久到县人社局就业中心填写了求职登记,没想到在今天的招聘会上,竟与淮南国力液压装备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节后就能上班,他打心眼里感谢政府的牵线搭桥。

  • 2022年第四季度“淮南好人”榜单揭晓

    本报讯 日前,经基层推荐、专家评议、综合评定等程序,张景安等15人入选2022年第四季度“淮南好人”。

    他们分别是:以生命赴使命、“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朝阳派出所一级警长张景安,年轻不悔入矿山、煤海青春放光彩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资深技师庞士宝,舍小家为大家、防疫一线的“最美逆行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李金杰,扎根基层奋勇争先、做守正创新的“电力秤杆子”国网淮南供电公司电费计量中心技术员薛镇,苦练本领忠诚履职、危急关头逆行冲锋的“消防尖兵”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兴湖路消防救援站三级消防士饶先波,女承父志护国保、甘于清贫无怨悔的寿县文物保护中心安丰塘(芍陂)文物保护员徐蕊,群众利益无小事、甘为社区谋幸福的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金鑫,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益路有爱真情满车的淮南市鑫皇出租车服务有限公司驾驶员谭宜好,工作中拼搏苦干、生活中热心公益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朱集东矿职工郝米尔,从军营到警营初心不变、捐献生命种子挽救他人生命的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辅警牛文琪,扎根山窝35年、服务乡邻无怨无悔的凤台县李冲回族乡石湾村乡村医生石秀龙,危急关头勇救溺水者、不顾安危献出宝贵生命的上窑林场党支部委员王庆龙,七旬老党员奋不顾身跳河救人、善行义举传佳话的凤台县城关镇前马场社区居民郑家景,精心照顾瘫痪丈夫12载、不离不弃显真情的凤台县实验小学教师李晓娜,好媳妇照顾重病婆婆25年、用爱和坚守撑起一个家的潘集区田集街道菊苑社区居民董林。 (本报通讯员)

  • “热血”青年 温暖寒冬

    为缓解寒冬血液库存紧张局面,1月17日至18日,团市委联合市中心血站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为爱逆行”无偿献血活动,90余名“热血”青年积极参与,为我市临床用血需求奉献青春力量,向社会各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本报记者 吴 巍 摄

  • 毛集实验区开展“迎新春 送春联”活动

    本报讯 为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近日,毛集实验区文旅局、工会组织书法爱好者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活动,让辖区职工群众过上一个祥和的文化年。

    活动现场,书法家们挥毫泼墨,用手中的笔书写出了对新春的祝福,“盛世歌党恩 卯兔耀中华”“虎啸深林增瑞气 兔驰沃野益新风”,一张张写满祝福的春联和“福”字受到了广大一线职工群众的欢迎和普遍好评。工作人员将200余副春联送到职工手中,墨香扑鼻的春联映红了职工群众的笑脸,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窝。

  • 我市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专项活动

    本报讯 春风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人社部门立即行动,精准谋划,通过推广宣传、落实政策等一系列举措,精准搭建企业与求职者对接平台,提升对接成效。

    我市建立了春风行动宣传发布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媒体平台作用,通过各互联网媒体平台加强春风行动活动宣传。利用社区网格群推送招聘信息,在招聘现场发放宣传单,设置政策咨询台,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坚持“多规模 多频次 精准化”服务标准,同步开通线上线下招聘渠道。在常态化举办周三、周六招聘会基础上,结合企业用工需求,采取招聘进商场、进园区、进社区的方式,为求职者“送岗上门”,实现求职与用工零距离供需对接。截至目前,举办线上招聘活动27场,现场招聘活动27场。

  • 寿县新登记市场主体首超万户

    本报讯 近年来,寿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全县市场活力空前激发,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逐年攀升,据寿县市场监管部门统计,寿县2022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0072户,首次突破1万户大关,比2021年新登记数量增加1988户,同比增长24.59%。

  • 倡导文明旅游 擦亮城市形象

    本报讯 文明旅游,关乎城市形象。寒假期间,我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开展文明旅游进A级旅游景区、进星级饭店、进旅行社、进文化场馆、进社区、进校园“六进”活动,通过向市民和游客提供咨询服务,营造文明和谐、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全市各主景区强化志愿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游客玩得开心、游得放心。

  • 游客不文明行为让花木很“受伤”

    本报讯 寒假期间,记者在走访我市部分景区时发现,游客大多能遵守景区规定,自觉爱护环境,做到文明出游,但一些不文明旅游行为仍有发生。

    假期里,八公山风景区迎来许多游客。记者在现场看到,除少数游客攀爬石林进行拍照外,在树干上刻字的不文明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是“旧患”,有的是“新伤”。“好好的树,被‘糟蹋’成这样。”不少路过的游客摇头惋惜。少数儿童在景区内踩踏绿化带,攀折路旁树木枝条,而一旁的大人并未及时劝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应及时纠正、进行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好习惯。”游客陈女士说,孩子的文明习惯多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希望家长能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文明老师。

  • 我市完善措施保障困难群众温暖安心过春节

    本报讯 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市积极落实落细各项保障政策,有效发挥民政工作兜底线、保民生、救急难的作用,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度过一个温暖、平安、祥和的春节。

    兜底保障惠民生。市民政局提前安排部署,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调拨资金,紧盯资金发放关键环节,截至2023年1月13日,全市12.2万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救助金6497万元全部打卡发放到位。全市各级民政部门保持救助服务热线畅通,及时回应困难群众求助诉求,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摸底排查、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对基本生活突发严重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快速响应、精准救助,有效保障困难群众春节期间的基本生活。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