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1日 第04版:五彩地
  • 知青茶

    清明的雨翠了茶山,而黄朝平的心,却还在冬天。因为去年的茶还有一小半没卖脱,农商行催贷款催得他头大,快要把他列为失信人员,纳入黑名单。如果真那样,以后他就贷不到款了,

    他在村扶贫工作队部门口,徘徊了好多次。因为他不是贫困户,在村民心中,他是富翁,经营上百亩茶山。私下,他是负翁,欠着几十万元的贷款。

  • 世间之事,皆在于心

    世间之事,皆在于心,心就像是一面镜子,会照出世界在你心中的样子。

    以时节为例,春季三月,植物疯长,当一个人的心上住着一个春的时候,遂有“心野”“春心萌动”之意。与之相应,秋有离别的寓意,也是暮年的象征。当一个人的心上住着一个秋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泛起离愁别绪。

  • 谁解“棋”中味

    胡 锋 摄

  • 预 支

    自从老伴去世之后,老祖宝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身体多病,住进了养老院颐养天年。

    这与其说是老祖宝自己的愿望,还不如说是他三个儿女的一片“孝心”。三个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天地,不能侍奉于床前膝下,便一致挑最好的养老院把他给安置了。养老院的确不错,有人侍候、有人诊病、三餐不愁、六根清静。老祖宝有不菲的退休金,缴了养老院的费用后还有宽裕的节余。他心中有数,幸亏有宽裕的退休金、再加上常年的积蓄,他才有底气住进这样档次的养老院。事实上,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儿女们才敢于坦然把他送进养老院,他自嘲,这叫做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 冷 香

    人有冷场,花有冷香。

    冷,有不合群之意。话不投机,半句嫌多。两人相对而坐,但觉性情不投,场子难免就冷了。一冷,便知道该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花,何尝不是?

    艳艳丽丽、热热闹闹的花,往往在春夏绽放,开得荼蘼。艳丽,华贵,皆而有之,但细细一品,总觉少了点悠长的余韵。于是,便有与其不投者,避开春夏,选在寒冬独自绽放。如梅花,便是其一。

  • 走亲戚的惬意时光

    父亲出生九个月,爷爷因病去世,奶奶带着父亲改嫁到梅川镇上。在老家芦河,父亲有堂兄弟四个,父亲排老二,小辈都亲切地称他为二爷。父亲虽是独子,但同四个堂兄弟关系甚好,如亲兄弟一般。堂叔们只要一上梅川街,必到我家落脚,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父亲依然弄出些好酒好菜招待他们,自己却舍不得吃。

  • 想起童谣,乡愁落地

    忽然想起几首童年学会的童谣。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落雨特,打雷特,东家娘娘淘米特。”一首小众的童谣,但过了几十年,却仍牢牢地嵌在记忆里。这首童谣要用当地方言来读才有味道。看似平常的场景,却有着不可言说之味。

    东家娘娘就是住在东边的奶奶。打雷下雨,早不来晚不来,就选这个时辰来桥埠头淘米了。你别说,在现实中真的经常看到这个场面。非要到落雨打雷了,东家娘娘才会停下与邻居的闲聊,想起晚饭的米还没有淘好,急匆匆赶往桥埠头。这首脑洞清奇的童谣,就是描写了这么一个水乡场景。

  • 安丰塘畔

    夏鸣玲 摄

  • 一钵蚕豆,清欢有味

    谷雨之后,家乡的蚕豆上市了,大街小巷,隔几处就能看到肩挑担子的农夫或腕挎竹篮的村妇,满满的碧油油、肥嘟嘟的豆荚,鲜嫩得能掐出水来。鲁迅先生在《社戏》里写道他和小伙伴们坐乌篷船看社戏,回来途中,看到“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勾起了肚中馋虫。于是,几个毛孩子去六一公公家田里偷摘了一大捧,剥豆的剥豆,找柴的找柴,生火的生火,煮好后“用手撮着吃”。时过境迁,先生在提及往事“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文中令先生写到的“罗汉豆”,在我家乡唤作“蚕豆”。沈朝初有《忆江南》一诗:“苏州好,豆荚唤新蚕。花底摘来和笋嫩,僧房煮后伴茶鲜,团坐牡丹前。”可见,蚕豆深得家乡人喜爱。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