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童谣,乡愁落地

墨 陀

版次:04  2022年12月0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忽然想起几首童年学会的童谣。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落雨特,打雷特,东家娘娘淘米特。”一首小众的童谣,但过了几十年,却仍牢牢地嵌在记忆里。这首童谣要用当地方言来读才有味道。看似平常的场景,却有着不可言说之味。

东家娘娘就是住在东边的奶奶。打雷下雨,早不来晚不来,就选这个时辰来桥埠头淘米了。你别说,在现实中真的经常看到这个场面。非要到落雨打雷了,东家娘娘才会停下与邻居的闲聊,想起晚饭的米还没有淘好,急匆匆赶往桥埠头。这首脑洞清奇的童谣,就是描写了这么一个水乡场景。

每次默念这首童谣,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当时的场景:很多砖瓦木结构老房子连在一起,鱼鳞般的瓦片如波浪绵延。一座石拱桥横跨水面,东家娘娘就在桥埠上淘米。水波荡漾着,一圈又一圈。对面是石岸,上面有树,树上有一个鸟巢;远处的墙壁是灰的,有雨水的痕迹;烟囱里飘着傍晚的炊烟。

小桥流水韵依依。当时的场景、声音、甚至连炊烟的气息,都仿佛在眼前。

还有一首童谣这么唱道,“娘舅娘舅,大大空手。吃起饭来像只饿死狗,吃起酒来像漏斗。”娘舅真的是这样的角色吗?大大咧咧,胃口奇佳,酒量很好。其实姐妹已经对他有小意见了,但他浑然不觉,自我感觉良好。做娘舅的各位男同胞,请对照下。

无论身在何地,乡音童谣总维系着乡愁。周作人在《儿歌中的吃食》一文中饶有趣味地记载了一首绍兴的童谣,“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勿出,一块自要吃。”孩童自私吝惜之意仿佛就在眼前。周作人是认真研究过童谣的,有《童谣研究手稿》。其他如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也多见桐乡石门湾的方言童谣。

这些童谣只能用方言演绎才贴切,用普通话来读就会完全失真。没有了方言,这些童谣就失去了味道与颜色。

想起童谣,乡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