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5月19日下午,毛集实验区管委会与中煤新集能源有限公司“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马文革出席签约仪式,毛集实验区和中煤新集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等参加。
此次签约的“风光火储”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总投资71.6亿元,主要包括:毛集电厂2组660MW坑口煤电一体化项目、新集二矿塌陷区90MWp水面光伏项目、毛集实验区100MWp风电项目等7大类。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计划5年内完成。签约双方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交流合作,让项目早日落地生根,实现携手共进、发展共赢、成果共享,为毛集实验区乃至淮南市新能源产业高效转型升级作出应有贡献。
本报讯 今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5月18日,市安委办印发《淮南市202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市安委办通过开展集中宣讲、教育培训、辅导讲座、专题研讨、在线学习,加强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同时,认真组织宣传学习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通过开展党政“一把手”带头讲、企业第一责任人专题讲、一线工作者互动讲,安全生产“公开课”“大家谈”“班组会”等学习活动,强化十五条措施落实。
本报讯 5月20日上午,全省消防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良鸿在淮南分会场出席会议。
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我市立即召开全市消防安全工作暨市消委会第三次会议,贯彻全省消防安全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消防安全重点任务。
孙良鸿指出,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下定决心坚决守牢消防安全基本盘。要始终把火灾隐患治理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项大事,突出抓好生产经营租住自建房综合治理,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隐患治理,以消防安全大检查为抓手,落实闭环管理措施,统筹推进火灾防控工作。要以提高消防综合应急救援能力为目标,建强专业救援队伍,提升全灾种救援能力,加大消防科技投入,抓牢抓细抓实消防安全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本报记者 周莹莹)
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淮河岸线面貌,提升城市形象,切实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自今年1月起,田家庵区启动对姚家湾片区城中村进行改造,目前已开始选房。图为5月17日,姚家湾片区居民正在进行选房签约。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摄
本报讯 5月21日上午,市住建局会同田家庵区在市大数据中心会议室,共商主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响应、城市水系治理、风险隐患排查处置等工作。
会上,市住建局通报了2022年城区排水防涝准备工作情况;市市政园林建设处汇报城区排水防涝应急演练、应急预案及风险隐患点响应处置情况。会议要求,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务必要提高站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弥补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市区两级要加强工作对接,共同抓好城市内涝治理和安全度汛工作。要强化系统治理思维,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分清主次及轻重缓急,优先解决长青路、东苑西区等易积水路段及其他社会影响大、问题突出的内涝问题。要完善城市水系建设,打通城市水系循环系统,推进隐患摸排整治,优化完善“一点一策”整治方案。要加快设施能力提升,抓紧实施一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完善城市道路功能,加强排涝应急能力设备配备、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全面增强内涝强排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内涝治理水平,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讯 5月20日上午,省涉军维权工作军地协作视频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文见宝出席淮南分会场会议并安排部署我市贯彻落实工作,淮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吴金贵出席会议。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法委、中央军委政法委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
本报讯 5月21日上午,2022年民盟淮南市委送教助研培训启动仪式在市教师进修学校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平出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
朱平指出,中国民主同盟是以文化、教育以及科技工作者中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参政党,文化教育界别是民盟的主体界别。民盟淮南市委成立了送教助研工作小组,制定培训方案,精心挑选一批杰出教师承担送教助研任务,希望承担任务的委员教师们时刻牢记光荣使命,主动作为,准确把握援疆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扎实做好送教助研各项工作。要发挥民盟教育资源优势,持续深化交流与合作,源源不断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称,“动态清零”不是绝对的“零感染”,面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我们还没有能力保证不出现一例本土病例,但是我国已经在丰富的防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并根据病毒的新变化、疫情的新情况,因时因势对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升级。工作中,我们坚决把思想行动再统一,防控要求再落实,疫情防线再加固,能力水平再提升,“四方责任”再压紧。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发现本土疫情时,快速反应、精准防控、以快制快,采取全方位综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扑灭疫情,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本报讯 5月20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斌率队开展2021年市本级部门决算草案初审项目绩效跟踪活动。
沈斌一行先后来到谢家集区谢三路西延项目、淮南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大通区西园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实地察看,仔细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通过查阅账簿、对比分析、询问沟通等方式,深入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本报讯 5月20日,淮南市第四届网络潘集酥瓜节暨酥瓜种植能手大赛举行。本次酥瓜节暨种植能手大赛旨在进一步提升潘集酥瓜的品牌效应,增强酥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潘集区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据了解,潘集区自然条件优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是淮河流域典型的“鱼米之乡”。潘集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瓜果菜产业,目前潘集酥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酥瓜生产合作社、企业36家,种植户3500余户,其中种植10亩以上的有400余户,从事酥瓜生产人员2万多人,年产值2.2亿元,瓜农户均增收2万元,酥瓜产业已成为潘集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潘集区被誉为中国酥瓜第一区。2013年潘集酥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18年又成功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获得了“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安徽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等称号,并入选“安徽省首批商标保护名录”。
本报讯 5月21日至22日,副市长陆晞前往高速、高铁等交通站点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并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
陆晞先后来到高速淮南出口、高速淮南西出口、高速毛集出口、淮南南站、寿县站、凤台南站、淮南火车站、淮南东站、高速淮南东出口等处,询问了解值班值守、“两码”查询、重点地区来淮人员集中转运、核酸检测等情况,叮嘱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和个人安全防护。
本报讯 5月21日是市博物馆恢复对外开放的首日,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观看展览。“汉七星铜带钩、隋青釉龙柄鸡首壶、民国百蝶图条屏……一件件文物反映了古人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淮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当天,市民徐女士带着孩子,一起观看了馆藏文物珍品,深有感触。
本报讯 5月20日下午,副市长陆晞对复工复学单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实地督查。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陆晞一行先后深入淮南高新区管委会食堂、恒康药业有限公司山南印象店、吾悦广场、淮南一中、淮南十九中、龙湖中学等地,现场查看各单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和要求。
近段时间,我市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组织全市科级以上干部驻点1003户工业企业担任复工指导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产品生产、材料供应、物流运输、资金保障、用工需求等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迈入复工复产“快车道”。
为将服务落实落细,活动要求报送《“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每日活动情况登记表》,每周报送一周驻点服务企业走访联系、企业复工、收集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等情况,经汇总后报市委、市政府,对于企业急需市级协调解决的问题,及时转市“四送一服”办分办。
本报讯 5月20日上午,市政协召开《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副主席周方勤出席座谈会,来自中共、民盟、民建、农工党、致公党、共青团、工商联等界别的政协委员和律师委员代表参加协商。
会上,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关于《条例》(草案)的起草情况、市司法局通报了关于《条例》(草案)审查和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况,委员们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认真讨论,对相关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