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8日 第03版:热土
  • 优孟衣冠的戏台

    陈佩斯在《人民日报》撰文中提到:“我做喜剧,刚开始确实是因为热爱。年轻的时候就觉得能把人逗乐特别有成就感。但干着干着就发现,喜剧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它背后连着的是咱们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气儿。《史记》里写的‘优孟衣冠’是春秋时期的讽谏故事,今天看,那是最早的喜剧表演。现在的喜剧,说到底,是在传承一种活法儿。”

  • 情系天堂鸟

    茫茫的天堂寨

    风光旖旎,崇山峻岭

    鸟的天堂在峡谷 石罅间

    卿卿我我

    栖息于幽寂的意境

    最美的景致

    是翘首枝头的歌吟

    宛若初绽的花朵

    当“嗖”的一声跃然蓝天

    便成了白云放飞的精灵

    对山外人亲切的欢迎

    归来后,在我思念的梦境

    天堂鸟,或许是情的维系

    一次次飞来

    叩—叩—叩啄我的窗棂

  • 篱落疏疏

    不知道是因为晨光,还是因为鸟鸣,最近醒得越来越早了,哪怕午夜十二点睡,早上四点多钟就会醒来。小鸟们黎明时分就开始叽叽喳喳,稠密的清音把梦都嗑碎了。

    到露台上晾衣服,刚一开门,一只鸟腾地飞走,仔细一看,我窗前的凌霄花枝桠上居然有一个鸟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烦恼,与鸟为邻,天天听它们把清丽的鸟鸣一迭声地递进房中,确实是一种享受,但楼台上晾晒的衣物也会被它们弄脏,年前晒的香肠也会被它们啄食得乱七八糟。有两次居然闯进房间里,我费好大劲才把它们“请”出去。

  • 国耻家仇永不忘

    1931年9月18日,沈阳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强占我东北三省,大片国土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侵华,激起全体中华儿女奋起反抗,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1937年11月2日,我出生在安徽无为县西门外十五里的横步桥头,家贫如洗。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我30万同胞后,又向武汉推进。当年抗日的国民革命军一部在无为地区阻击日军。为扫清障碍,日军飞机每天天一亮就飞来无为上空狂轰滥炸。

  • 荷光千年

    盛夏的晨雾还未散尽,我背着相机包站在荷塘边。露珠在荷叶上滚转,如走盘的明珠折射晨光,蜻蜓掠过水面时,涟漪惊醒了沉睡的莲瓣。这方池塘总让我想起《浮生六记》里的句子:“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只是此刻的清风里,还裹挟着现代都市的暑气。

  • 处暑韵

    处暑来临,淮南的暑气不是立即撤退隐遁,它像一位尚有余力的舞师,把最后一拨劲舞展示在八公山下、舜耕山边,舞动带起的风中还能搅动一袭热浪的翻溢,但若是顺循着环山小道慢行,风忽然就静了——不是消失,而是被树叶、草尖、蝉翼一层层滤过,只剩下极薄极轻一缕,贴着耳廓,贴着心跳,不知是低声浅吟,还是柔情呢喃;元稹诗里“风静草虫鸣”的情形就在这时浮现于前,点亮草丛,纺织娘、金钟儿、蟋蟀轮番拨动翅脉,音域不宽,却能把整座山谷的空旷稳稳托住,仿佛能够替所有无处安放的心绪找到归处。风一静,松脂香便沉下来,贴在衣襟,像一封未拆的旧信;乌桕与黄连木叶子从边缘开始焦褐,像被火漆封口的信笺被秋阳烤出邮戳,伸手接住一枚悬而未决的乌桕叶,叶脉里还流着淡青汁液。广袤的旷野里,偶或还可看到苍鹰盘旋,翅尖划开蓝得发脆的天空,并不俯冲,只用影子掠过地面一只惊惶的斑鸠,算是完成了处暑的第一场仪式——古人称“鹰乃祭鸟”,显示出一种告诫:杀戮之前先存敬畏。仰头望鹰,觉得它像一枚黑色的逗号,把淮南的天空断成两句,前一句盛夏的炽烈,后一句深秋的寂寥。秋意里,白露已藏在草虫的琴弦里,草叶背面一粒粒水珠像被悄悄钉上去的碎银,风一吹就晃却不坠落,蹲下身能看见纺织娘用前足擦拭触角,以白露作镜子,照见自己狭长的脸;溪泉在石缝间跳荡,水声清越,有“清泉石上流”的韵味,时间已磨成更细的粉末撒进此刻的耳鼓。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