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第A01版:长三角新闻
  • 上半年浙江省间绿电交易超13亿度

    浙江日报讯 7月8日,记者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获悉,今年1月至6月,浙江从省间交易市场购入绿电13.82亿度,相较2024年全年5.74亿度,增长近1.5倍。

    今年上半年,浙江通过月度、月内集中竞价交易,组织开展省间绿电交易15场,既服务全省电力保供,又助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电力难以大规模储存,必须即发即用,外省绿电在送入浙江时需配合省内的发用电形势。为加大绿电采购力度,浙江挖掘省内有消纳能力的时段,先后促成蒙东、黑龙江等地在后半夜送来风电、午间送来光伏电力,共计购入绿电4.5亿度。

  • 长三角迎接暑期文旅热度

    7月1日,暑期正式开始,这是一年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旅游旺季。各地文旅紧抓黄金时节,用尽浑身解数吸引游客。

    长三角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兼备都市风情、文化底蕴与青山秀水的旅游资源,对暑期游客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

    那么今年暑期,长三角的旅游市场会迎来多大增量?

  • 超前发现超前布局孵化“核爆点”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WOD世界制造业数字化大会上,语核科技荣获WOD熵钥奖“数字化标杆奖”和“创新技术奖”。这家2023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小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体数字员工,已与上海仪电、中远海运重工、唯捷创芯等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用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

  • 虾田换“绿妆”

    7月8日,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镇枣岗村,农民在虾田里栽种水稻。

    近年来,庐江县推行“稻渔共生”绿色种养模式,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新华网 发 左学长 摄

  • 以“风险缓释”破解专利转化顽疾

    新华日报讯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与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江苏省“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工作方案》,在全国率先启动“专利产业化+认股权”实践,通过“风险缓释”机制力图破解高校院所专利“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顽疾。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服务处处长刘宏伟介绍,该方案核心是构建“专利作价入股+延迟行权”新模式。省内高校院所将专利技术作价投入科创企业时,可选择暂不获取企业股权,转而持有认股权——即未来按约定价格认购股权的权利;待企业成长增值后,专利权人再行权入股,分享企业未来发展收益。这一“风险缓释”设计既缓解了高校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顾虑,又通过绑定专利价值与企业成长红利提升转化意愿。这一模式让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吃下“定心丸”,两个项目先行落地。

  • 上海轨道交通市域嘉闵线贯通

    7月7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嘉闵线19标项目莘建路站至银都路站盾构区间左线顺利贯通,为后续盾构区间右线盾构掘进及后续轨道铺设、设备安装等工作奠定基础。

    莘建路站~银都路站盾构区间,线路长约1855米,呈“V”型坡。盾构掘进中涉及市域机场线、春申塘、沪闵公路、沪春铁路、北横泾等“两河三线”主要风险源,水文地质条件受气候影响显著,主要掘进地层为黏土层,在盾构穿越和接收区域对沉降控制、防渗漏要求高。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