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B层、L层、LG层……走进大型商场,各式各样的楼层标识常常让人一头雾水。
“在商场找店铺本来就够麻烦的了,这可好,连在哪层都不知道。”上海市读者瞿先生和朋友约了在商场一家餐厅吃饭,以为LG2是LG1上面一层,找了一圈又一圈。询问才知道,LG其实是低于地面楼层的英文缩写,LG2指的是位于LG1下面的地下二层。瞿先生不禁感叹:“公共场所的标识有必要这么复杂吗?”
近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吐槽某商品不好用的差评帖,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与此同时,好多直播电商平台的差评区里,充斥的竟然都是各种好评。(7月8日央视《财经调查》)
如今先看评价再购买,已经是不少朋友网购前的“标准动作”。只是,当你看到那些动辄过万、99%以上的好评率,质疑其数据真实性之余,是否也会感到困惑,“差评”去哪儿了?
此轮角逐虽为争夺即时零售市场,但若平台能坚持用真金白银拉动消费,重构利益分配,带动就业,真正做到“卷自己不卷商家,补用户也补骑手”,那不仅有利于促消费,也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如果外卖界要写大事记,那2025年7月5日必须记上一笔——当天,美团毫无征兆地放出海量免费饮品券和外卖优惠券,瞬间引爆流量,APP忙到闪崩,商家订单满墙。截至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突破1.2亿单。
近期,某电商直播间伪进口奶粉乱象被曝光,本地生产的普通冲调燕麦粉,被堂而皇之冠以洋品牌高价售卖。这并非孤例,在电商直播间有不少“假洋牌”骗局,让消费者跌入陷阱。
“假洋牌”出现在美妆、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其套路已然“成熟”:成本低廉的普通商品在国内进行生产、在国外注册商标,仅仅冠以一个“洋名”,摇身一变成为高端进口货,身价倍增。同时,直播间部分主播将商品真实身份层层包裹,刻意模糊产地信息,轻描淡写商标背景,再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让消费者在冲动下单中防不胜防。
“创业补贴8万(元)到手”“专业团队指导”“一站式领取”……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中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大量代办广告,宣称可以帮助申领大学生创业补贴。然而,在中介的操作之下,一些人非但没领到补贴,反而陷入纠纷之中。调查发现,一些中介打着代办“大学生创业补贴”的旗号,利用信息差牟利,存在涉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部分中介还暗示可以通过弄虚作假、伪造材料等申报补贴。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执法,联合平台建立广告信用档案,对存在违法广告行为的中介严格处罚。需聚焦青年创业的需求痛点,加强政策解读、培训指导,为其铺路搭桥。创业者也应主动了解政策内容,通过正规渠道申领补贴,不抱有侥幸心理,避免上当受骗。 (时 锋)
近日,河南省总工会发布关于做好高温及汛期劳动保护工作的提示函,其中明确,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如遇暴雨、雷暴、强风等极端天气,可采取居家线上办公等弹性工作模式,因天气原因迟到、早退、缺勤的,不计入出勤考核。
最近一段时间,郑州持续高温,市民的生产生活遭受严重“烤验”,同时,当地也即将进入高温多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此背景下,建立极端天气弹性工作制度,无疑可以使“上班族”感受到来自制度层面的关怀。这种细致入微的建议,彰显了民生温度和颗粒度。
近期,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时发现,一些商家为规避监管,通过微信等私域渠道设下陷阱,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神药”“神品”。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人警惕私域直播间里的这些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