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今年五一假期,气温宜人。许多市民相约走出家门,享受和煦阳光,呼吸清新空气。
假日里,市文明办和市文旅、城管等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推出系列措施,引导市民文明出行。记者在采访中深刻地感受到,不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文明素养都在不断提升。
五一期间,记者与几位外地朋友来到位于八公山的妙山民宿群。这里有一条美丽的山道,被誉为“淮南人自己的川藏线”。在前往民宿群的路上,“淮南人自己的川藏线——距春申大街出口1.6公里”“淮南人自己的川藏线——距八公山风景区南门出口3.9公里”的标牌清晰醒目。一路游来,记者看到了很多可喜现象:游客们自觉靠右行走。过往车辆始终保持低速,时不时还有车辆停下来,询问行人是否需要搭载。许多游客还手提垃圾袋,自觉地将果皮、饮料瓶等垃圾收纳带走,保持路面整洁。
本报讯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通过优化服务、拓宽渠道、精准帮扶、支持创业等多种举措,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截至3月底,在淮高校2025年毕业生预计共46148名,毕业去向落实率38%。
本报讯 记者从谢家集区了解到,为深入推进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谢家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以数字化转型作为破局的关键一招,在李郢孜市场监督管理所辖区创新推行“一店一码”“一校一码”监管模式,通过二维码串联监管链、架起连心桥,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从“传统监管”向“智慧共治”的蝶变升级,用“码上服务”精度提升群众“舌尖上”满意度,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监管行风建设“谢家集样板”。
五一假期,我市各县区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让各地游客尽情领略我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图为5月5日,在寿县街头,当地文艺工作者正在进行非遗节目表演。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
五一假期,春申里文旅街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鼓韵新声·灯舞淮南”花鼓灯非遗文化艺术节在此举办,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王诗尧 摄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以“甘甘为淮 技展风采”为主题的首届淮南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大赛已启动,比赛时间持续至2025年5月中旬。
据悉,比赛分为职工组、学生组。职工组参赛人员为安徽省内在社会工作岗位工作满3年的在职职工(含学校职工)。学生组参赛人员为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全日制在籍学生(含高职院校)。
本报讯 日前,新东辰集团举办“奋斗正青春 建功新东辰”青年座谈会。来自基层各单位和机关部室百余名青年代表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春对话。
座谈会现场气氛轻松热烈、和谐融洽,掌声不断,近20名基层优秀青年代表立足自身岗位,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围绕企业发展、青年成长等方面畅谈青春故事、分享感悟体会,对集团青年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讯 最近,市民潘女士准备给孩子在淮南高新区购置一套婚房,正在为购房款发愁时,得知我市出台了支持父母子女间购房提取公积金付首付的新政策。于是,潘女士一家三口共同办理了公积金提取业务,总共提取了70余万元,购房款难题顺利解决了。“住房公积金政策调整真是太及时了,我和孩子爸爸的公积金也能提取付首付,解决了我儿子买房首付款问题,真是一场及时雨啊!”潘女士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