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第A01版:大通新闻
  • 无边光景一时新 幸福生活踏歌来

    本报通讯员 隗丹丹 本报记者 朱庆磊

    谷雨时节,记者走进大通区九龙岗镇王楼村亲水公园,被这里的乡村美景深深吸引:在观景平台驻足眺望,高塘湖壮阔湖景尽收眼底;漫步岸边,水浪轻拍鹅卵石激起层层涟漪;徜徉湖畔,静听柳林风声,感受来自大自然的心灵洗礼。“曾经这里还是长满杂草的河滩荒地,如今变身乡村旅游打卡点,这得益于我区实施的‘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2023年王楼村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说。

  • 法韵润文旅 文明游小镇

    本报讯 近日,大通区司法局组织“党员骨干普法志愿服务队”走进电视剧《六姊妹》取景地——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开展“法韵润文旅·文明游小镇”普法宣传活动,助力打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普法宣传活动采取“阵地宣传+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在街区显著位置设立“文明旅游流动法治宣传站”,通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法律知识手册等方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同时,组织党员骨干普法志愿服务队深入街区各景点开展流动宣传,通过发放《旅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徽省旅游条例》等普法资料,并结合典型案例现场讲解旅游消费维权知识,为游客及商户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最大限度从源头防范涉及旅游方面的投诉纠纷。

  • “望闻问切”四诊法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本报讯 大通区大通街道坚持“望闻问切”四诊法,从提高站位学理论、建强队伍聚合力、广集策略重参与、先锋作用齐发挥四方面发力,不断激发党员队伍战斗力。

    登高“望”远提站位。坚持创新基层党建载体活动形式,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机制,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读书班等形式,制定讲党课活动计划,2024年以来开展“讲党课”活动共计28场次。引导党员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抓住“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开展“红色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牢固树立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同时,为全面提高街道社区干部学法用法水平,2024年以来开展“一周一学法”学习培训会80余场。系统的理论学习,增强了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鲜活度”,让理想信念时刻“在状态”。

  • 科学防控保丰收

    近日,大通区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在上窑镇精耕细作示范点举行。区农技中心技术人员详细讲解小麦赤霉病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策略等知识,开展实操培训,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同时,采取植保无人机飞防演示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方式,展现无人机施药的“精准、节本、高效”防治优势。

  • 用好“三招”锻造乡村振兴“领路人”

    本报讯 大通区洛河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建强培优村干部队伍作为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广聚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上持续发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精准识别、拓宽渠道”上施“妙招”,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明确标准择优选,严格对照换届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坚持“凡进必审”工作原则,落实村干部区镇联审机制,综合考量人选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廉洁自律等情况,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排除在外。换届至今,共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2名,目前32名村“两委”干部中35岁以下12名,干部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拓宽渠道储人选,多渠道挖掘人才,覆盖本土大学生、优秀网格员、返乡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等优秀群体,通过组织推荐、群众评议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将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及“能工巧匠”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拓展后备队伍“蓄水池”。目前,全镇通过“选青推优”计划共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0人、村干部后备力量12人。

  • 社情民意的“交汇点” 代表履职的“直通车”

    本报通讯员 胡娅娅 本报记者 朱庆磊

    代表活动室是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形式。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形式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大通区上窑镇更加重视人大代表活动室建设,坚持“建管用”并举,围绕乡情实际和群众需求,着力在畅通民意反映渠道、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上下功夫,让人大代表活动室成为社情民意的“交汇点”、代表履职的“直通车”。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