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沈国冰
与质子相对应,联姻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惯用的一种外交方式。
联姻,当然是政治的延伸。
比较著名的联姻,当数春秋时期的秦国和晋国,以至于“秦晋之好”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男女双方缔结美好婚约的代称。
不独秦晋,战国中后期,秦楚之间几乎代代都有联姻。
元末政纪不纲,义军以“亡宋为名故”四起。栾城人韩山童“烧香惑众”,称“天下当大乱,弥勒佛下生”,河南、江淮一带“多信之”。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党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言“山童,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明史·韩林儿传》)。元至元十一年五月,刘福通等辅助韩山童在颍州颍上县白鹿庄准备起兵,推韩山童为明王,不料消息走漏,元兵包围白鹿庄,韩山童被捕牺牲。刘福通突出重围,提前起义,攻克颍州城。因起义军头戴红巾,身穿红衣,打着红旗,老百姓称之为“香军”或“红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众至十万”(乾隆《颍州府志》),迅速攻占了河南、安徽的十几个州县,包括当时的安丰路。
2024年以来,在武王墩楚墓考古发掘成果的现实促动下,淮南市学术文化界开始深入研讨“淮楚文化”,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了“淮楚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独特的历史内涵,其学术研究前景十分广阔。但究竟应该如何系统开展“淮楚文化”研究,如何着眼实际的学术实践来审视其学术前景,为淮南楚文化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理基础,仍是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重要议题。因此,尝试性探索以上问题,提出初步的看法与主张,实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