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通区洛河镇坚持党建引领,把建强培优村干部队伍作为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广聚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上持续发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精准识别、拓宽渠道”上施“妙招”,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明确标准择优选,严格对照换届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坚持“凡进必审”工作原则,落实村干部区镇联审机制,综合考量人选政治素质、综合素质、廉洁自律等情况,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排除在外。换届至今,共调整村“两委”班子成员2名,目前32名村“两委”干部中35岁以下12名,干部年龄结构不断优化。拓宽渠道储人选,多渠道挖掘人才,覆盖本土大学生、优秀网格员、返乡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共产党员等优秀群体,通过组织推荐、群众评议与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将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及“能工巧匠”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拓展后备队伍“蓄水池”。目前,全镇通过“选青推优”计划共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0人、村干部后备力量12人。
在“精准培养、能力提升”上使“实招”,练就乡村振兴“真本领”。狠抓教育优素质,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邀请5名村党组织书记参与,让村干部们在活动中亮成绩、找差距、谈经验、话发展,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通过“政治理论+业务能力+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各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活动,结合村级组织工作与村干部能力需求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切实提升村干部的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2024年以来,全镇累计举办党建业务、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等培训班16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0余个。鼓励村干部充电赋能,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帮助4名村“两委”成员、后备干部对接报名,并给予学费补助,目前大专及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25名,占比78%。同时,利用大通区先锋公众号,定期推送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农业技术知识等学习资料,鼓励村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线上课程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储备。
在“发挥优势、激励保障”上出“硬招”,增强乡村振兴“吸引力”。导师帮带显成效,落实“包村帮带制”,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结对帮带各村“两委”干部,“师父们”每月以“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的方式,了解掌握村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帮助他们理思路、补短板、强能力。完善保障激动力,每月按时足额发放薪酬保障,为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险,在落实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基本报酬+考核绩效+发展集体经济奖励”制度,拓宽村干部上升渠道,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在社会上营造理解、关心、支持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报通讯员 方 璐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