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3月31日上午,“春游江淮·皖美乡味”安徽省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暨“皖美食光·相聚淮南”乡村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大通区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举行。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王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劲松,安徽省旅游集团总经理邱军,安徽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刘红出席并巡展。
谢九小创新性开展“护苗”绿色图书开放日;
杨公小学开设“护苗”安全课程;
谢六中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护苗基地……
谢家集区积极推进“护苗”专项行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显著,为区域内教育事业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有力的亮色。
近日,“护苗2025”——“绿书签”活动在谢家集区第六中学举行,大队辅导员连禄满怀激情地宣读了“护苗”倡议书,呼吁全体师生在成长路上与“护苗”同行,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主动远离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共同营造书香四溢的校园环境。
本报讯 3月31日下午,全市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全省人大财经预算工作座谈会精神。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预算工委2024年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
3月31日上午,“春游江淮·皖美乡味”安徽省乡村旅游主题活动暨“皖美食光·相聚淮南”乡村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在九龙岗历史文化街区举行,淮南、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六安等市现场进行了乡村旅游推介。图为活动仪式上花鼓灯舞蹈《村游》。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
本报讯 3月31日,市水利局组织召开2025年建议提案办前见面会,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市水利局承办科室(单位)负责人围绕水利民生热点、发展难点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升水利领域建议提案办理质效。
见面会上,市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规划与目标。结合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水资源保护利用、城乡供水一体化、水旱灾害防御等议题,承办科室(单位)负责人从专业角度进行了细致解读,阐述了目前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初步解决方案。代表委员们积极发言,结合自身调研和群众反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会后,与会人员还前往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淮南市)老曹咀孜站,实地查看了泵站建设情况,了解沿淮洼地治理在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本报讯 为持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推动隐患整改见行见效,自3月12日开始,市安委办联合多部门深入县区(园区)开展安全生产督察暗访工作。
截至3月26日,累计开展市级联合督察暗访11次,督察暗访企业(场所)39处,谈话20人次。发现部分单位隐患整改推进迟缓,属地监管不到位、排查质效不高等问题。通报典型案例2起,其中1起已移交市纪委监委启动责任倒查。同时,会同市检察院制定印发了《淮南市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府检联动”机制的意见》,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明确各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安全责任。
本报讯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医保基金监管的决策部署,凤台县医保局启动全县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专项指导行动,通过“专班下沉+智能监管+结果倒逼”三维联动模式,全面压实定点医药机构主体责任,切实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全域覆盖抓部署,构建协同治理格局。成立自查自纠工作专班,制定《凤台县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同步建立“大数据筛查+现场核查”双轨工作机制。转发《安徽省定点零售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问题清单(2025版)》,医疗机构围绕分解收费、串换项目、虚构医疗服务等12类违规行为,零售药店围绕协助冒名购药、超范围结算等11类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核查。以线上视频监控技术应用和“智能监管系统”为依托,实时对医药机构进行监测预警。
本报讯 近日,省委网信办、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的2024年第二批全省文明网站平台、文明账号评选活动结果公布,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淮南警方脱颖而出,获评全省文明账号并被通报表彰。
2024年,市公安局组织全市公安民警辅警、江淮义警、网络文明志愿者,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全市公安新媒体矩阵以“淮南警方”微博为龙头,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上普法宣传、法律法规解读、案例警示教育、反诈禁毒消防等安全防范宣传;全面提升群众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守法意识;发掘身边正能量警察故事,展现淮南公安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讯 记者从谢家集区了解到,为保护本土特色品牌,结合本土地区瓜果等时令产品的销售情况,谢家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自3月起开展了“潘集酥瓜”“八公山豆腐”等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通过“严监管+强服务”双管齐下,“亮剑”保护本土品牌,严查地理标志“李鬼”,为本土地理标志特色品牌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眼下,正是春管的关键期,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孔店乡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开展小麦拔节期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防治,为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本报通讯员 李孝强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摄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政策,我市创新推出“四送行动”,通过广泛宣传、密集招聘、精准培训和搭建平台等举措,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取得显著成效。
广泛宣传送政策,营造浓厚氛围。依托“淮南发布”、安徽公共招聘网等线上平台,持续推送招聘信息,并在高铁站设置企业用工信息二维码宣传区,方便求职者扫码获取岗位信息。同时,设立政策咨询台,累计发放就业创业宣传资料5000余份,并向市民发送“回乡创业,豪情满怀”主题短信400余万条,营造了浓厚的就业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