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第03版:理论视界
  • 适应新形势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战略和政策体系,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培育新的增长极”“提升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十五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要提前谋划,加快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 推动资源型地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区域,广大资源型地区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探索突破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才能走上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今年2月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石。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 平安中国的三层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建设平安中国,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 01

  • 02

  • 03

  • 04

  • A01

  • A02

  • A03

  • A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