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本报讯 12月24日上午,市长张志强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会议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研究贯彻落实工作;研究部署养老产业发展、“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
会议指出,行政执法是政府依法履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要站稳人民立场,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学法用法例会制度、行政执法案件会审评估制度、执法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格执法监督和审核,不断提升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要健全完善科学规范顺畅的执法机制,探索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
本报讯 12月24日下午,市委书记任泽锋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欢迎晚宴时、在考察澳门大学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时、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实意见。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24年淮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11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71,皖北6市排名第一。其中:PM_2.5浓度37.0微克/立方米,列皖北第二;PM_10浓度61.0微克/立方米,列皖北第二;优良率为78.8%,列皖北第一;O3-8h平均浓度161.6微克/立方米,列皖北第一;重污染天数1天,同比减少4天。由此可见,淮南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本报记者 吴 巍
仲冬时节,寒意虽浓,却挡不住项目建设的脚步。位于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淮南美泰医用溶剂胶生产项目(一期)项目正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记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栋栋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外管网铺设、土地平整及室内装修施工,一辆辆满载窗户玻璃、风管设备等物件的车辆陆续进入现场并卸货,埋设线管、安装窗户、喷涂内墙……各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各司其职,确保各项工程建设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唐 颖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网格是群众感知幸福的“神经末梢”,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着力点,是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毛集实验区着力构建“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的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以“进网格、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为中心,让“小网格”助推“大民生”。
日前,由国网淮南供电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共同研发的兆瓦时级水系钠离子电池在我市实现工业化生产。水系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经济、环保特性,广泛适用于电网调峰填谷、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应急备用电源等场景。作为传统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抢抓机遇,聚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开发规模化、新能源制造产业集群化、新能源技术革新化,全力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图为在淮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水系离子电池联合实验室,工作人员生产水系钠离子电池。 本报记者 陈 彬 摄